三国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一个最为精彩的时代了,虽然战火连天,但也是风云激荡,英雄豪杰人物辈出,璀璨夺目。
三国归晋应该是所有人都无法想象到的结局,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提司马懿了。
司马懿
司马懿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潜伏大师。他的性格特点可以用一句古话来概括:“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怎么选择自己的地位;心思要藏得深沉,不能人前显露;知道如何把握行动的时机。
曹操
这一点和曹操的锋芒毕露就有些格格不入,曹操属于激进型的,而他则是慢热型的。
话说很奇怪,无论是官渡之战,合肥之战或者是赤壁之战等重要的战役,几乎都没有他的踪影所在,甚至于三国前中期都是一个默默无闻之人,如何就突然之间能够一朝大权在握?
首先,曹操时代,他明白在一个枭雄面前,自己该如何的抉择,曹操对于他的才能是知道的,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委以重任,此情况下,司马懿选择的位置是恭敬的、忠顺的、有能力的的臣下,丝毫不敢有任何的异常表现;而在曹丕面前他表现的则是有智谋的、有决断的、能帮助其成大事的师友关系,因此在后来的曹丕执政期间,他一度受到重用。
其次,司马懿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出将入相的时代英杰,在曹丕一朝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用,而在曹丕死后,曹叡继位,又成为了托孤大臣,当然司马懿还是一如既往的衷心,没有表现得不可一世,还是那么的温和仁厚。
最后,曹睿的早早驾崩,可以说是给司马懿提供了一个真正的稍纵即逝的机会,为此他装病不出,只为了在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举铲除另一个托孤大臣曹爽。
四朝老臣,从出山时30岁左右到铲除曹樉,手握军政大权,他已经是70岁的人了,整整40年的时间,他时时刻刻都谨小慎微,表现的恭顺有加,他表面是顺其自然,但却并非随大流,而是在自然之势中不失时机的把握住了行动的时机。
他的可怕在于他的隐忍,历经4代,历40年,始终如一,他诛杀曹樉时说过一句话:“我挥剑只有一次,但我磨剑磨了十几年”。从此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