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观察到过这样的现象?
当你因为薪资福利问题与公司发生纠纷时,公司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等待仲裁,而不是直接支付你补偿金。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公司真的如此嚣张,宁愿冒着仲裁的风险也要拖欠员工的血汗钱吗?
今天,就来带你揭秘,那些隐藏在公司仲裁背后的真相!
降低成本,减少损失: 仲裁的过程繁琐漫长,相比于直接支付补偿金,公司可以通过拖延时间来降低成本,并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员工会因为耗时费力而放弃维权。
显示强硬态度,震慑员工: 一些公司希望通过强硬的态度来震慑员工,让他们不敢轻易提出维权要求,从而维护自身利益。
逃避责任,转移焦点: 当公司违反劳动法时,仲裁可以为其提供一个逃避责任的机会,将问题转移到法律层面,减轻自身的舆论压力。
寻求更有利的判决结果: 公司可能认为通过仲裁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判决结果,例如降低赔偿金额或减免部分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仲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最终的裁决结果可能会与员工的预期有所不同。因此,一些公司便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通过仲裁来降低赔偿成本或减免责任。
小李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多,因业绩不佳被公司辞退。公司只愿意支付其法定最低补偿金,但小李认为公司存在违规操作,遂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公司千方百百计阻挠小李收集证据,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仲裁结果。最终,仲裁委认定公司存在违法行为,裁决公司支付小李双倍经济补偿金。
那些热衷于通过仲裁来解决劳动纠纷的公司,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漠视法律法规,缺乏社会责任感: 他们将自身利益凌驾于法律和员工权益之上,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责任。
唯利是图,短视狭隘: 他们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影响,最终可能会因小失大。
缺乏诚信,不守信用: 他们不愿意履行自身的义务,总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钻法律的空子。
当员工遇到公司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时,应该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采取以下措施:
收集相关证据: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表、考勤记录、工作证明等相关材料,为仲裁或诉讼提供证据。
寻求法律援助: 咨询律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
勇敢维权,不畏强权: 不要被公司的强硬态度所吓倒,要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
公司宁愿仲裁,也不愿给员工补偿金,不仅是漠视法律法规的表现,更是对员工权益的侵犯。员工应该提高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