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职场上,特别会来事儿的人越来越多,埋头苦干的人却越来越少?就拿开会来说吧,有些人侃侃而谈,各种高大上的理论一套一套的,好像无所不知,但真要落地执行,就抓瞎了。反倒是那些平时不声不响的,干起活来又快又好。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做了这么多年HR,算是看明白了一些门道,归根结底,原因主要有两个:
1. 职场评价体系,有时更看重“表面功夫”
咱们很多公司,在评价员工的时候,往往侧重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比如汇报PPT做得漂不漂亮,会议发言是不是积极主动,有没有提出什么“新颖”的想法等等。至于实际工作能力,反而成了次要的。
你想啊,领导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很多时候只能通过这些表面功夫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这就导致一些人,为了升职加薪,把心思都花在了“包装”自己上,而不是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就拿我之前公司的小王来说吧,小伙子挺聪明,就是有点“滑头”。每次开会都抢着发言,各种理论一套一套的,领导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这小伙子有想法,有潜力。可实际上呢,小王真正干活的时候,就喜欢偷奸耍滑,能推给别人的就推给别人,自己落个清闲。结果,一个重要的项目被他搞砸了,领导这才发现,原来小王只是“虚有其表”。
2. “做人”带来的收益,有时比“做实事”更直接
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职场上也是如此,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领导的关注和赏识,升职加薪的机会也更多。反倒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很容易被忽略,甚至被认为是“老黄牛”,只配干活,不配升迁。
久而久之,大家就都学“聪明”了,与其默默无闻地干活,不如花点心思“经营”人际关系,说不定还能更快地升职加薪。
说到底,这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当“做人”比“做实事”更重要的时候,踏实肯干的人,就难免会感到心酸和无奈。
当然,我不是说“做人”不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职场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也不能本末倒置,忘记了“做实事”才是根本。
所以,对于那些真正想在职场上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还是要把心思放在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上,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至于那些“表面功夫”,适当地做做就行了,别太当真。
毕竟,真正有价值的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