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曾经踏实肯干的“老实人”,好像越来越“佛系”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为了工作加点熬夜,也不再为了争取机会,主动迎难而上。反而,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下班后的时间才是自己的。
曾经那个“任劳任怨”的同事小王,最近也开始拒绝了领导安排的额外工作,理由很简单:“我要去接孩子放学,陪孩子上兴趣班。” 领导对此也无可奈何,毕竟,谁也没有理由去指责一个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员工。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老实人”开始“摆烂”了呢?
一、看不到希望,努力有何用?
很多“老实人”并非不求上进,而是经历了太多“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失望后,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时候,努力真的不一定有用。
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当一个人反复经历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后,就会逐渐形成一种“无论怎么努力,结果都无法改变”的认知,最终放弃努力,任由摆布。
比如,一些公司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无论你如何努力,升职加薪的机会永远轮不到你;又或者,你身处的行业发展前景黯淡,无论你怎么拼命,也无法改变最终被淘汰的命运。
在一次次碰壁之后,“老实人”们终于明白,与其在无望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至少还能收获实实在在的快乐。
二、生活压力太大,只想躺平喘口气
当代社会,房贷、车贷、教育、医疗……哪一样不是压在“老实人”肩上的大山?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他们不得不拼命工作,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健康。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让他们喘不过气。 在这种情况下,“摆烂”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他们在高压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三、看透职场规则,明白“活得通透”比什么都重要
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后,“老实人”们逐渐看透了职场的规则:很多时候,决定你职场发展上限的,并非能力,而是人脉、背景、资源等等。
与其在尔虞我非的职场中勾心斗角,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家人和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
“摆烂”并非消极,而是一种“看透本质”后的选择。 他们并非不努力,只是换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类“摆烂”的“老实人”,往往具备以下特点:
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但不会过度追求完美。
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下班后会把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为人低调谦和,不喜欢与人争抢,但也不会轻易被欺负。
面对这类“摆烂”的员工,管理者与其一味指责,不如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毕竟,一个身心愉悦的员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