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总希望能够突破自我,获得超越当前十倍甚至百倍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成长之路不是突破,而是实现。突破指的是你原本不可能,通过努力让它成为可能;实现指的是你原本就可以做到,你只不过是把它实现了而已。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相比于一事无成的现实,你要做的不是突破自我,而是实现自己原本的可能性。能够突破自我的人仍然属于极少数,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能够全然实现自我价值也很不错了。
备注:文中的“老师”、“医生”,泛指人生的某种可能性。
什么是原本的可能性?
简单说,所谓原本的可能性指的是你原本就能成为老师,你原本就能成为医生,或者你原本就能成为某个人。但是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本还可以成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人。这是因为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存在盲点,很少有人能够对自己的价值了若指掌。也许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老师,所以你觉得成为老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许你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老师,但是你潜意识里觉得还有更多可能性,可能不满足于成为老师。
对于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为“老师”的人,可能会努力争取成为一名老师,也可能会觉得太过于困难,从而放弃成为老师。对于前者而言,他努力成为老师,不仅仅是他努力的结果,更多的是他原本就可以成为老师。对于后者而言,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种能力,最终沦落到一事无成,或者从事一项自己不太喜欢也发挥不了多少价值的工作。按照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突破和实现的区别了:突破就是实现原本不可能的事情,实现就是完成原本就可以的事情。
成长之路上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为什么人原本就能成为老师,原本就能成为医生,难道人的命运真的是上天安排的吗?不是这样的,尽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确定性。比如:你的家庭环境、父母教养、父母认知能力等,这些都是确定的。从广义上来讲,你当前的学历、智力、阅历,性格、气质、情绪、三观等也都是确定的。你的未来是在当前确定的因素之下,进行的拓展和延伸。换言之,你的未来不会比当前强很多倍,或者比当前差很多倍。
既然我们的未来有一定的确定性,是不是意味着即便我们不努力,将来也会成为某个样子呢?也不是这个样子的,即便你的未来有一些确定性,但是这些确定性需要你来实现它,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么无论你有多少可能性,也都不会实现半点可能。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人们的成长之路应该是实现,而不是突破。因为人生存在确定性,所以你应该尽力去实现这些确定性,而不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做一些不确定的事情。
以上就是成长之路上的确定性,也就是被很多人误解的“命运”。成长之路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更好理解了。比如你不确定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你不确定自己的认知、信念、三观是否会被改变,你不确定未来的发展变化等等。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的理解,要远比对未来确定性的理解更加透彻。无论是人生的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对我们来讲都是有利的。一个确定的人生才会有安全感、归属感;一个不确定的人生,才会让我们感到有希望。
如何实现自我可能性?
在无法确定自己的可能性之前,要多学习、多接触社会、多了解各个行业。懂得越多、了解得越透彻,也就越清楚自己存在哪种可能性。在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再来谈所谓的兴趣。兴趣是做事情的内在驱动力,你对什么事情有兴趣,也很大可能你会实现哪种可能性。但是仅凭兴趣或者热情是不够的,一个成熟的人不是轰轰烈烈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梦想,而是在实现了抱负和梦想之后能够安稳地接纳平庸。
不成熟的人总是见异思迁,成熟的人能够接纳平庸、永恒和一成不变。实现自我的可能性不仅仅是让你努力成为一名老师,而是在你成为老师之后,能够坚守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按照这个道理来讲,人们对自我的迷失,不是你不能成为某种人,而是在你成为某种人之后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实现自我不难,难的是在实现自我之后还能够坚守自我。坚守自我不是让你停止前进,而是让你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