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一时间成为热词,好像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好像谁也说不明白。心理学层面上的内卷,指的是一种群体无意识行为。比如:在一个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中,一群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原本无忧无虑的上课、生活,同学们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有几个学生没白天没黑夜地学习,这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压力。因为如果别人在拼命学习,自己不去学习的话很有可能被超过去。久而久之,整个学校的学生都紧张起来,不太想学习的学生也被迫加入了这场竞争之中。
什么是群体无意识?
所谓的群体无意识,指的是大家都在做一件事,但是没有人能说明白所做的这件事是什么。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当你站在大街上抬头望上看的时候,身边的人也不自觉地凑过来望上看。这一举动意味着,群体存在无意识的行为。谣言的传播也符合这个规律:起初,有些人对某件事进行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推测。旁边的人将这种推测往外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进行添油加醋的描述,最终将原本的推测当作事实来告诉其他人。这是因为在群体的无意识中,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相信自己。哪怕原本就是推测,他们也希望有人相信自己。
在公司上班的人,同样也会受到群体无意识的影响,也就是最近人们常说的“内卷化”。起初,公司的同事都按部就班地工作着,突然有一天,某个同事工作愈发勤奋,常常加班到深夜。身边的人就开始猜测,难道公司要裁员吗?或者是公司要提拔一个新的职位呢?种种猜测弥漫在公司之中,经过不同人的加工处理,好像真的有这么回事儿一样。最后,每个人都拼命加班工作,就连最初那个人也更加拼命地工作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内卷化与群体无意识的关联
内卷化是在群体无意识下的行为,属于为求自保而产生的不良竞争。一些极个别的公司,也会利用这种群体无意识,来让员工进行不良的竞争,确保让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群体无意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没有人可以清楚地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是既然大家都在这样做,自己也不得不去这样做。如果跟别人的节奏脱节,会显得自己不合群,也同时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就在这种模糊的状态下,每个人都稀里糊涂地忙碌着,唯一受益的是公司,员工都因为内卷而产生极大的压力。
所谓的“害群之马”,可以很好地解释内卷化以及群体无意识。在一个原本团结、和谐的集体中,突然出现这么一个制造紧张、焦虑的人出现,那么身边的人也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这种紧张情绪会散布到集体中的每个人身上,无一幸免。到最后,原本的团结也不再了,剩下的只有勾心斗角。原本和谐的氛围也没有了,每个人都互相戒备对方。可是没有人去责怪这个最初带来紧张和焦虑的人,因为所有事情的发展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如何处理内卷化和群体无意识?
求真务实
身处集体中的人,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不应该人云亦云。群体无意识的产生,就是因为人云亦云造成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就不会造成群体无意识的行为出现。信息在集体传播过程中会出现失真的现象,因为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理解的那样向别人传播。只有想办法搞清楚信息的准确性,才不至于被无意识的行为影响。正如上文中的那些案例,如果有一个人去探究一下最初的情形,就不会造成内卷化的现象,可是每个人好像都讳莫如深的样子。
坚定自己的节奏
身处集体中的人,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节奏。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想要搞清楚这些并不困难,问问自己内在需求是什么,如何来实现它。对于学习而言,你不需要跟随大家的节奏拼死拼活的学习,你只需要知道目标学校的目标专业的历史入取成绩,你大概也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对于工作而言,只要按时完成分内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得跟着别人的节奏被内卷化。要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要去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拨乱反正
找到集体中的害群之马至关重要,找到那个最初散播紧张氛围的那个人,然后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让每个人都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内卷化的受害者,只有将这个害群之马清理掉,才会避免群体的无意识行为。要让每个人理解,当我们非理性的竞争时,我们便丧失了人性中善良的部分。所有人应该亲密无间的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战、各自为营。如果单纯地想要排挤掉他人,那么你自己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避免内卷化,就是要剔除群体中带来焦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