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原生家庭问题的时候,人们习惯性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认为孩子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但是在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看来,哪怕是几岁的孩子,只要他的心智足够成熟,也会有条件地接受挫折和剥夺。可能会有人不理解,几岁的孩子怎么会有成熟的心智呢?在发展心理学中,心智上的成熟要远远比身体上的成熟早很多。当婴儿断奶之后,他就要学会慢慢接受这一现实,并且在心智上慢慢成熟起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母亲并不是一体,并且他们必须面对一些挫折和剥夺。
能接受挫折和剥夺的人
一般而言,小孩在说脏话被父母批评的时候,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能够接受这种批评。在小孩的逻辑当中,自己因为说脏话而受到批评是理所当然的,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心智成熟的,能够接受挫折和剥夺的小孩。作为学生如果没有完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心智成熟的学生也能够欣然接受。在他们的认知中,老师批评自己是应该的,是对自己好,而自己应该为不写作业这一行为负责。能够有条件接受挫折和剥夺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也是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在工作、社交、恋爱中也能够接受挫折和剥夺。在工作没有完成目标的时候,或者工作失误的时候被领导惩罚,心智成熟的人是可以欣然接受的。在社交中,因为不合适的言论被他人指责,心智成熟的人也应该欣然接受。恋爱中,因为自己一些不好的行为而受到惩罚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意味着,凡是能够接受挫折和剥夺的人,都是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而那些不能接受挫折和剥夺的人,会把人生的重大失败全部推卸给别人,暴露出他们的傲慢和无知。
不能接受挫折和剥夺的人
心智不成熟的人,总是无条件地抗拒所有的挫折和剥夺。心智是否成熟,并不是在成年之后才能看出来的。在他们的童年时期,一些行为就暴露出心智上的不成熟。比如,儿童延迟满足障碍就属于典型的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当这样的儿童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又哭又闹,恨不得立刻就能够得到食物,对他们而言一毫秒的时间都不想等。这种心智不成熟的儿童,且不说还没有批评指责他们,仅仅是没有立刻给他们食物就让他们感受到了挫折和被剥夺。这样的人长大后,内心会格外的敏感、脆弱。
很显然,不能有条件接受挫折和剥夺的人,内心充满了傲慢和无知。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不仅不可以受到任何惩罚,而且自己的需求必须第一时间满足。你可以想象这样的人,如果在工作中被领导批评后会是什么样子。他们习惯了把问题和责任推给他人,可是一旦自己需要面对问题和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除非他们身边有人一辈子无条件地照顾他们,否则生活对他们而言举步维艰。他们的适应力极差,找不到愿意接纳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如何欣然接受挫折和剥夺?
信任
心智成熟的儿童,能够坦然接纳父母的批评教育。因为他们信任父母,他们相信父母是爱自己的。如果你接受不了一些挫折和剥夺,这意味着你不信任他人,你觉得别人是在伤害你。如果你总是自以为是的觉得别人伤害自己,所以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工作、不社交、不恋爱,那么你的一生也终将被虚耗。你需要学着信任对方,当别人提出对自己建设性的意见时虚心接受。不仅要信任别人,也要信任自己。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成长
成长的过程是拓展自我边界的过程,一定会感受到挫折和剥夺感。当你为了升学而考试的时候,一定会接触到越来越难的知识。当这些知识是你无法接受和理解的时候,你自然会有挫折感。当你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早期工作的时候,你自然也会产生剥夺感,因为你的行为好像再也身不由己了。不是人们变得强大了才承担这么多责任,而是因为承担了这么多责任,才会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作为心智成熟的人,要接纳一些人生的挫折和剥夺,才能够健康成长。
良知
基于一些良知,个体需要明白有些挫折和剥夺是不可避免的。当你做了一些违法的事情时,你的自由就会被剥夺。你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推卸给别人。基于良知来分析,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指责,到底是为了你好还是故意伤害你。要学会分析原因,不要总盯着一个既成的事实。不管是工作上的不如意,还是家庭关系上的不如意,你都要问一下自己的良知,问一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要总是扮演一个受害者,把所有失败的责任都推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