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别人的关心感到紧张的人,内心将他人视为威胁

发表于2024-06-23 12:25 583 次查看 6.6评分

一般而言,人们渴望别人关心、照顾、理解自己。但是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却极力排斥别人的关心、照顾和理解,甚至将这种关心视为威胁。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别人的关心视为威胁的人,潜意识里缺乏对自我的认同感。一个连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人,理所当然怀疑别人认同自己的动机。这类人将会出现两个结果:好一点的结果就是纯然凭借理性、逻辑和技术生活,与任何人都不进行情感沟通。不好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孤身一人,没有朋友更没有亲密关系。

为什么别人关心自己反而会紧张不安?

怀疑别人的动机

无论别人怎么关心、照顾自己,他们都认为这是另有图谋。由于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更多的是受到创伤经历的影响),所以把所有靠近自己的人都视为威胁。这不是他们天性如此,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人欺负,导致无法信任他人。哪怕已经长大了,有了足够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们仍然活在曾经的阴影中。在他们的认知中,没有人真正的理解、关心、照顾自己。所以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也不认为未来会有人理解、关心、照顾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怀疑别人关心自己的动机,以至于让自己这么紧张。

自负心理作祟

自负心理的前提是,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关心自己。所以他们将别人的关心,视为对自己的侮辱。自己就好像是一个行乞者,关心自己的人好像是因为可怜自己才这么做的。这类人内心极度自卑,同时又极度自负。自卑是因为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的关心,自负是因为把别人的关心视为侮辱。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能够明白自己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也不会永远得到某个人的喜欢。但是心智健全的人能够接纳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哪怕这种关心可能只是短暂的。

激化紧张情绪

如果一个人主动地关心自己,这将意味着自己内心世界将一步步被揭露出来。他们因为要保护自己,所以把自己的心门关上,并且上了十几把锁。可是突然有个人想要进来,门上的锁也被一把一把地打开,反而激化了紧张情绪。他们害怕暴露出内心真实的一面,害怕被人知道自己的脆弱、敏感、无助、缺爱。仅仅为了隐瞒自己的情感,就足以让他们排斥关心自己的人。他们觉得自己的内心太过于脆弱,以至于不敢让任何人靠近。

情感孤岛效应

所谓情感孤岛效应,指的是个体将自己的内部情感完全封闭起来,无论是喜怒哀乐似乎只能自我消化。就好像是将一个人关在一个小岛上,他的所有需求都需要自我满足。可是突然小岛上来了这么一个人,导致自己的生活全部被打乱。不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都会令这个人产生抗拒心理。原本自己一个人生活得好好地,没有多少矛盾,看上去一切都不错的样子。可是突然来了一个关心自己的人,不仅打破了自己的生活节奏,还让自己意识到自己过得并不好。导致个体想要努力回到情感孤岛上,回归到曾经的舒适圈当中。

害怕关心不能持久

有些人能够意识到别人的关心是真诚的,可是仍然会抗拒这份关心。其根本原因,是个体害怕这种关心不能持久。他们可以接纳顿顿吃窝头,但是无法接纳偶尔出现的面包。面包当然好吃,可是他们害怕不能顿顿吃面包。追溯到他们童年时期,至少有过一次被抛弃的经历。因为这样的经历,导致他们不能够完全信任他人,不能将情感完全寄托给某个人。通过给予他们承诺的方式,可以暂时让他们接纳别人的关心。可是现实中这份承诺,又能够维持多久呢?

如何接纳别人的关心?

此刻发生的就是真实的

当别人关心你的时候,不要考虑未来会怎样,要懂得即刻满足。不要怀疑别人的动机,也许别人的动机的确不纯,可是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等到别人暴露出自己真实动机的时候,你仍然可以选择拒绝,要明白你永远都有选择权。要鼓励自己,此刻发生的就是真实的。不管是另有图谋,别有用心,还是可怜、怜悯也罢,只要别人关心你,就应该学会坦然接纳。这种接纳是不应该附带任何条件的,也就是别人关心你是别人的事情,你并不一定需要回报对方。对别人关心的接纳,就是对自我价值的接纳。

打开心门,迎接他人

打开心门,迎接他人。不管是曾经受过伤害也好,还是成长经历过于坎坷也,你始终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来迎接他人。如果你因为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从而封闭自己的心门,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就只有那么几个伤害过你的人。可是如果你打开心门,迎接所有人的到来,那么对你好的人就会冲淡对你不好的人。久而久之,你对自己也就会更加有信心,更能够肯定自我的价值。避免自己受伤害,不是努力保护自我,而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勇气、魄力、自信都是积极的力量,能够让你更加强大。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