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成长方向,这与个体的理想或者目标没有关系。哪怕一个不懂得做规划的人,没有什么理想和目标,在每个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内在需求。换言之,人的身体好像是设定好的半成品,每个时期的需求都是自身的本能。但是由于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经历的事情也不同。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件后,就会刻意压抑自我成长的方向。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整个人的性格、情绪、思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什么有人会压抑自我成长?
如果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的话,那么个体的所有需求都会得到满足。可是在现实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不同的遭遇。也正是因为这些遭遇,不仅阻碍了个体的外在发展,还阻止了个体的内在发展。例如:一个刚进学校的人正是需要朋友的时候,可是如果他刚认识的同学并不怎么友好,甚至还欺负他,那么个体交朋友的冲动就会受到抑制。因为看似单纯的小事儿,对个体世界观的建立却是十分重要的。他会觉得,没有人喜欢自己,于是压抑自己对社交的需求。
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导致个体在认知上产生错觉,进而抑制自己的成长方向。心理学研究发现,个性内向、敏感的人更容易受到“第一次经验”的影响。而个性开放、乐观、外向的人,很少受到“第一次经验”的影响。对于前者来讲,他所经历的所有的“第一次”,都意味着全部的世界观。第一次交朋友失败,他们会认为自己很讨人厌;第一次恋爱失败,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第一次考试失败,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仅仅经历了一次,就会让他们产生对自己决定性的认识,这是问题的根源。
常见的压抑自身的五大方向
压抑进食需求
对于许多女生而言,经常会压抑自身的进食需求。在她们的世界观里,如果自己的身材臃肿,就不会有人爱自己。事实上,保持身材的方法多种多样,她们却选择了最不合理的方式。因为进食是人的基本需求,如果压抑进食需求内心就会产生两股力量。一股力量来自于潜意识的本能,那就是摄入足够的能量;另一股力量来自认知,那就是压抑自己的进食需求。两股力量形成内耗,个体就会觉得十分疲惫。只有保证自己合理进食的基础上,适当控制多余的进食,才会停止内耗。
压抑社交需求
有些人觉得社交没用,其实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与社会交往的过程。有些人长期压抑自己的社交需求,他们变得孤独、冷漠、缺乏感情,看上去十分冷酷。他们对人刻薄,故意排斥他人。之所以压抑自己的社交需求,是因为在他们初次社交中受到了冷落和忽视。在他们看来,内心忍受不了被人冷落和忽视。所以他们形成了一个错误的信念:“社交并不会让我感到快乐”。正因为如此他们性情大变,每日里孤灯残影、茕茕孑立。人与人的关系需要经营,他们越是压抑社交冲动,也就越跟他人脱节,生活也就越来越累。
压抑自身价值
有些人总是在压抑自身的价值,不断地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总是会受到别人的打击。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没有人给他们正面的、积极的关注。长期受到冷落、忽视、质疑、否定,他们内心变得越来越自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做不到。压抑自身的价值,其实就是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按照他们的逻辑就是:“只要我不去做这件事,那么我就不会失败”。按照这种逻辑生活,他们很难取得成功。人生各阶段所面临的压力,也要比其他人大很多。
压抑爱的需求
有些人总是在压抑对于爱的需求,因为他们不认为会有人爱自己。在他们的原生经历中,父母很少表达对他们的爱,甚至会经常吵架。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内心缺爱。尽管他们需要别人来爱自己,但是由于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人真正爱过自己,所以他们也不确信真的会有人爱自己。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有人靠近自己,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警觉。他们甚至会怀疑别人的动机,因为在自己的经历中没有人爱过自己。人生总有第一次,试着接纳第一个爱你的人,哪怕明知道不会长久。
压抑自身的行动
有一种人脑海里想的东西很多,但是却从未真正落实过,他们在压抑自身的行动。他们总是患得患失,不敢面对一丝一毫的过失。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十拿九稳,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去尝试。这种人内心有自负的一面,觉得自己如果失败了就会被人嘲笑。可是事实上并不见得会有人嘲笑他们,就算是被人嘲笑又怎么了呢?太要面子的人,在行动上会受到极大的束缚。想要做的事情不敢做,想要完成的计划迟迟不肯推进。这样的人认知和行动分离开来,生活就会感到十分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