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儿最初的意识中,所有人都在为自己而改变。只要是自己不喜欢的,身边的人马上就会为自己做出改变。随着个体的成长,原生家庭大都不会再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此时,大部分孩子有了清晰的边界意识,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会有人为自己改变什么。但是仍然存在极少数的孩子,总是幻想着世界会为自己做出改变。他们希望回到自己更小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身边的人都无条件听从自己,无条件为自己做出改变。他们无法接受成长的事实,甚至拒绝成长。
婴儿的自我意识与世界观
正如上文所讲,在婴儿的自我意识中自己永远是中心位置,其他人只能无条件顺从自己。这并不意味着婴儿天生就是自负的,只是他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来。另一方面,婴儿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也是基于安全感和生存本能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表现出自以为是的一面是很正常的,并不能将其视为自负。绝大部分心智成熟的人,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建立起以社会为中心的世界观。只有极少数个体,无法接受这种改变。
无法接受这种改变的个体,会变得越来越自负、越来越刚愎自用,他们甚至坚信世界会为自己而改变。他们生活的唯一信念就是:“绝不让步”。一切需要自己让步的事情,都会引发他们的焦虑情绪。秉持这种信念生活的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排挤,他们也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去。他们不懂得合作,没有朋友,缺乏归属感,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都很难有所建树。哪怕他们一事无成,也无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是没人看得起自己,他们越是寄希望世界会为自己做出改变,幻想着自己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
成年人的病态的自我意识和世界观
作为婴儿自我意识过强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他们还不成熟。但是作为成年人,自我意识过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那就是一种病态了。对于这一类人来讲,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现实是自己在成长。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在成长,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成长。他们永远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一样,因为只有这样就可以让身边的人来照顾自己,无条件地顺从自己。他们已经成年了,别人也认为他们是成年人,只有他们自己还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发现自己融入到社交中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人无条件的关心自己,无条件地顺从自己。
持有这种病态的自我意识和世界观的人,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社交、爱情都是困难的。因为他们并没有使用成年人已经掌握的方法应对问题,而是习惯用婴儿的行为模式来逃避问题。你很容易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是长不大的婴儿,因为他们不敢直面问题,遇到挫折和失败总是本能地逃避自身责任。他们永远不会承认自己错了,也绝不会因为自己糟糕的处境而做出任何改变。无论自己遭遇何种挫折,他们只是幻想有一天这个世界会为自己而改变,而不是自己为这个世界改变什么。
如何改变病态的自我意识和世界观?
发现自我
在发现自我之前,你可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中。当你发现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你没有认清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同世界,同他人的关系。不要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没有人会想母亲那样无条件顺从你。你需要发现一个新的自我,即这个自我可以独自生活,可以照顾好自己,并且可以激发出自己全部的热情来走向他。发现自我的过程绝不是闭门造车,绝不是沉浸在内心世界里,而是在你不断地工作、学习、社交过程中。当你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时,你才会有更强自我价值感。
走向自我
当你发现自我该有的位置时,已经向成熟迈了一大步了。一个人只有放下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才是走向成熟的开始。当你发现自我之后,这意味着你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此时的感觉应该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或许你想要成为老师,或者成为医生,亦或者想要过怎样的人生。只要你有了一个目标,那么你就要制定一些计划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这些计划可以是专业技能学习,可以是人脉的积累,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归根结底,就是要让自己有充足的条件来成为自我。
成为自我
在给自己制定目标时,不要制定太高的目标,要结合自己的客观条件。并非你制定一个宏大的目标,别人就会高看你一眼。这种做法毫无意义,只是欺骗自己而已。人的成长并非完成某个目标,而是在完成某些目标之后,仍然能够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在你达到充足的客观条件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自我。此时并非人生的结束,而仅仅只是开始。比如,你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在你努力之后就成为了老师。那么接下来你就要沉下心来,好好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不要再心猿意马,要踏踏实实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