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难免会产生摩擦和误解,对于大部分人成年人而言,都能够轻松地处理这些摩擦和误解。但是有一种病态般保护自我的人,他们逃避他人任何形式的反感。哪怕是一个轻蔑的笑,都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由此可见,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会遇到何种障碍。对别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小水坑,可是对他们来讲却好像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样。人们很难理解这些人,并且把这些人称之为“玻璃心”。可是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比别人敏感了一些罢了。
他们把别人对自己的反感视为威胁
细枝末节的错误等同于全盘否定
由于他们内心有些敏感,把别人对自己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件事的指责,视为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哪怕有些错误对他们人品、德行、能力没有丝毫影响,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犯错误。与完美主义者的区别是,他们并没有要求自己做到足够完美,只是在面临别人的评价时,希望自己足够完美。完美主义者也会把别人任何形式的反感视为莫大的威胁,有所不同的是完美主义者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完美。他们认为自己本身就是完美的,而不仅仅是在面临评价时。
把轻微的忽视视为抛弃
内心过于敏感的他们,把别人对自己轻微的忽视视为抛弃。哪怕别人没有对他们做出明显的反感举动,包括轻蔑的笑、翻白眼、斜视等等,仅仅是没有及时地照顾到他们的情绪,就会被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会把这种轻微的忽视感视为别人反感自己的证据,并且内心会产生一种被抛弃感。他们认为别人应该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并且时刻关心自己的情绪。这一类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关心,他们会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进而疏远他人,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角落里。
病态般保护自我的一些方式
自我谴责
病态般保护自我的人,常常对自己进行谴责。他们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事情,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哪一件事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错了。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想承认自己真的做错了什么,只是通过自我谴责的方式来赢得别人的安慰和理解。他们能够允许自己谴责自己,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安慰、理解、认同自己。可是如果别人也顺着他们的语气说,也来谴责他们就会让他们觉得很生气。他们的逻辑就是: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很明显,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属于典型的病态的自我保护方式,因为他们为了逃避别人的反感,不得不让自己永远保持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先一步阻止任何批评的发生。存在这种倾向的人,不得不变得格外谨慎小心,甚至于不敢冒一丝一毫的风险。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会有任何成就,因为哪怕是成功也会面临别人不小的指责。他们的处事原则就是恪守本分,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维护自己完美的形象上了。他们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却从来没想过要创造什么成就。
借用无知、疾病或者无能为力来保护自我
病态般保护自我的人,在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时,可能会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他们自我保护的逻辑就是:没有人会怪罪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事实上,没有人不会犯错,可是他们对于自己的错误可能引来他人的反感是如此的恐惧。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借助一些很幼稚的手段,逃避别人对自己任何形式的反感。他们可能会以疾病为借口,来逃避自己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困境。有些人会故意展示自己羸弱的一面,这样就不会有人来伤害自己。展示自己羸弱的一面,还可以获得他人的关心和照顾。
如何学会保护自我的同时,积极迎接未来?
保护自我跟迎接未来之间,有一点点的冲突。保护自我就是不让自己受到伤害,不把自己置于陌生的环境;迎接未来则需要个体不断迎接新的挑战,甚至要将自己置于完全陌生的环境。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我的同时,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呢?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之所以会出现病态般的保护自我的方式,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保护自己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婴儿来讲,他唯一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逃避。
想要积极地迎接未来,就应该学会用成年人的方式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就刻意疏远他人、疏远社会。要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要用成年人的勇气和魄力迎接挑战。当你面对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意味着你需要学习一些技能和方法。主要的方法就是不要让自己那么敏感,也就是让自己学着接纳一些事情。多去经历一些人和事,哪怕你明白会让自己遍体鳞伤,只要你有足够多的阅历,那么你敏感的个性就会得到改变。就好像是手心跟脚心那样:手心总是不断地接触事物,所以没有那么敏感;脚心总是藏在鞋里,所以会很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