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长期一个人生活,应该如何化解内心的孤独?

发表于2024-06-20 12:24 614 次查看 6.6评分

独居生活让人感到孤独,学会这些让你更加充实。

对于合群还是独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一个人成熟的过程,也就是让自己融入到人群的过程。可是事实上,由于诸多原因(原生家庭原因、曾经受伤害的经历),导致一部分人难以适应社交生活,不得不长期一个人生活。这些人在独居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特别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缺乏支持的力量。没有朋友的他们经不起一点变故,不敢让自己生病。他们也将面临内心的孤独感,缺乏被人理解、被人认同的感觉。

独居者面临的基本矛盾

安全感薄弱

独居者常常因为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所以安全感十分的薄弱。追溯到他们的原生家庭以及早期的生活经历中,让他们对他人产生了深深的偏见。他们受到了来自家庭、父母、同学、同伴的欺负,导致他们再也不敢信任别人。他们成长得格外缓慢,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只能够通过逃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其结果就是疏远他人,减少跟其他人的接触。另一方面,他们应对生活突发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弱,由于缺乏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不敢生病、不敢出什么意外。

归属感薄弱

独居者搬家的频率要高于其他人,这也导致他们归属感比较薄弱。他们无法适应熟人社区生活,只能够适应完全陌生的社区生活。通过频繁搬家的过程,让别人不认识自己,他们才会觉得自己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生活。他们不喜欢有人闯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不喜欢别人打扰自己。由于归属感薄弱,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弃一样,无论什么事情都不会轮到自己。他们给人的感觉就是与环境格格不入,他们自己也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要忍受这种被忽视、冷落的感觉。

有限的资源

独居者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有形的资源还是无形的资源。他们生病的时候,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无论自己多么难受,身边也不会有人帮自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是有限的,因为缺乏同他人的交往,或者哪怕有交往也绝不会认同别人的观点,以至于他们总是以刻板的、固执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他们能够支配的资源也是有限的,生病之后不仅无法工作而且还要花钱看病。他们认识异性的机会是有限的,因为几乎断绝了与熟人的来往,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爱的人。

独居者应该如何化解内心的孤独?

陶冶情操

从小到大都在教我们陶冶情操,可是你理解什么是陶冶情操吗?陶冶情操的目的是让你不要那么的浮躁,让你能够安静下来思考人生,让你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让你对自己、对未来有一种深深地笃信。陶冶情操的方法就是培养一些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包括书法、美术、音乐等等。因此,对于独居者来讲,陶冶情操是必然要做的事情。既然你不需要在社交中花费时间,那么你就要想办法陶冶自己的情操。当你内心有了一种定力,孤独对你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旅行

旅行是改变你对世界看法的一个途径,因为独居者对自己的想法过于自信,以至于无法认同别人的观点,这也是他们无法融入到社交中的原因。通过旅行的方式,让你对世界有一个新的看法,慢慢改变自己的看法。旅行是个体同自然环境和社会规则的一种交流,通过领略自然环境,来认清自己在世界所处的位置;通过感受各种社会规则,让你意识到你所认为的障碍或者约束,其实是对你的保护和支持。旅行能够改变一个人对生命的理解,是走出自我的好方法。

网络社交

独居者因为过去的经历,导致无法适应现实的社交,但是这并不妨碍网络社交。独居者可以通过网络社交的方式,来补偿内心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长期独居者思维会变得刻板化,所以常常跟别人发生争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选择进入一些简单的社交环境。就是那种大家都在讨论某一话题的圈子,因为从大的层面来讲,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有基本的认同感。如果你喜欢爬山,那么你可以进入与爬山有关的社交圈;如果你喜欢宠物,那么你可以进入与宠物相关的社交圈。

送给独居者的话:

独居者常常因为害怕被别人改变而对他人产生敌意,这种敌意直接影响了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其实,没有人会刻意的去改变你。不管你过去经历了什么,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你可以保护好自己了。”要逐渐学会信任别人,信任别人不是将你置身于危险之中,而是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受伤的是你自己,能够治愈你的也只有你自己。放下过去的执念,重新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去追求喜欢的人,去追求热爱的事业,你的价值将从此刻开始改变。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