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可以理解为异化,也可以理解为超越。疏离是个体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退化,但是更可能的是成长。一些人很害怕出现与父母不同的想法,以至于他们压抑内心的这些“背叛”性质的想法。其结果可想而知,他们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父母的身影,他们始终无法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心理学家认为,让自己从亲情关系中疏离出来,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疏离并不意味着背叛,而是一种成长。父母需要给孩子独自成长的空间,才能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一些人长不大的原因
走不出父母的阴影
一些人长不大的原因,是因为走不出父母的阴影。具体来讲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过度依赖父母的情况,一种情况是过度埋怨父母的情况。但是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无法走出父母的阴影。对于第一种情况来讲,对孩子来讲父母是自己的港湾,自己无论面临什么问题都会有父母给自己解决。这一类孩子从小被父母过度干涉生活,导致孩子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哪怕长大之后孩子也无法自理,只能依靠父母生活。另一类孩子,会埋怨父母对自己不够好。他们把人生的重大失败,都推卸给了父母。他们想要离开父母,但是不愿工作不愿学习,不得不依靠父母。
害怕自己出现疏离的想法
叛逆期是造物主给孩子的礼物,让他们知道想要变得成熟,就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可是有些人好像没有叛逆期,甚至特别害怕出现一些疏离的想法。他们起初无比信任父母的观点和信念,并且严格按照父母的想法行事。可是内心的良知却告诉他们,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让他们很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接纳“背叛”父母的想法。越是压抑自己的疏离想法,就会越无条件地顺从父母,其结果就是心智难以变得成熟,无论什么事情都需要父母做主,我们通常讲的“妈宝男、妈宝女”就是这种情况。
从亲情关系中疏离出来,是走向成熟的开始
疏离不是背叛
有些人单纯地认为疏离就是背叛,于是努力同父母划清界限,并且声称要断绝关系。可是他们的内在情感和行为表现都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真正从父母关系中疏离出来。因为他们把自己人生的失败推卸给了父母,却从来不正视自己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个人把责任推给别人,实在不能说这是成熟的表现。所以,让你从父母关系中疏离出来,不是让你背叛父母,而是要学会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和行为模式。你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疏离是成熟的开始
我们来分析一种极端情况:孩子无条件顺从父母,从来没有任何背叛父母的想法。那么他这一辈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很显然,他们会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只知道父母想要他们成为谁。如果把这种想法推及到所有人身上,那么社会就难以往前发展。之所以社会会进步、会往前发展,就是因为总有些想法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也正因为如此,疏离才是成熟的开始。因为你出现了一些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超越性质的。
疏离是对父母的超越
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有出息、比自己强,可是父母的做法无一不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这是人性的本能,没有人会喜欢身边出现一个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会很没有安全感。从这一点来讲,疏离其实是对父母的超越。学着表达一些同父母不一样的观点,不是让你故意跟父母反着来,而是要学会征求父母的意见。孩子出现一些疏离的想法是好事,但是要通过父母来判断这些想法的可靠性。有时候父母也并不会完全否定孩子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是有好处的话。
如何从亲情关系中疏离出来?
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无论是经济方面、情感层面还是生活方面,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一个人想要成为更加强大的人,必须要经历这一步。父母本能上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哪怕孩子没出息也会管孩子一辈子。所以作为孩子真想为自己好,就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成长起来。在这之前你可能同父母之间有了很多分歧,也借助这个机会,给自己一个离开父母的理由。要让父母放心,不要不告而别。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安慰自己,学会有规律的生活。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的整个身体都在发光。
要有建设性的想法
从亲情关系中疏离出来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建设性想法。作为年轻人的想法会很多,但是很多都不靠谱。要有一颗脚踏实地的心,要学会务实,才能够培养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取得成功。在此之前,你需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候也不是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你可能会在一个毫无准备的清晨,从一段香甜的美梦中惊醒,然后匆匆踏上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