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交朋友的人,从来只跟与自己实力差不多的人来往。
在婚姻中,我们都知道要讲求门当户对,其实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也需要实力相当才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各方面差异较大的人成为朋友后,对彼此的冲击是很大的。包括认知、情感、态度、信念以及生活目的。当彼此难以解决这些差异的时候,关系也将难以维持下去。哪怕碍于面子,勉强维系着关系的存在,其实对彼此而言都会觉得很累。因为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艰难的沟通来让对方理解你。可是彼此差异越大时,你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大。
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
满足情感需求
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我们每个人想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必然要先满足最基础的需求。同样的,按照发展的理论来讲,每个人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然也要完成一些简单的发展任务。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求。想要满足这些需求,必然要通过社交的方式获得。因此,交朋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满足情感需求。通过与身边的朋友交往,让你获得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你会觉得人生特别有意义。满足了情感需求之后,你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满足物质需求
从社会心理学层面来讲,人与人的交往可以化约为物质交换。你拿着一样东西,去换别人手里拿着的东西。通过互相交换,让彼此都得到满足。由此看来,我们真实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现实中的社交。有些人在社交中受挫,将自己封闭起来。在心理补偿的作用下,通过幻想满足内心的需求,可是幻想终归是幻想,不是现实的。想要真正地满足需求,仍然需要你走出内心世界,走向现实生活。由此看来,交朋友的目的之一就是满足物质需求。这不仅是个体的成长方向,同样也是自我发展的方向。
朋友之间差距太大,会发生什么?
认知差异
朋友之间如果在认知层面出现较大的差异,就会因为彼此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产生许多矛盾。在这里,你可以把认知看作是人与人之间的格局。有些人格局大,看到的东西也就更加深远;有些人格局小,看到的东西也就很狭隘。因为彼此的眼界不同,谁也很难说服谁。就好像是跟刚刚学了加减乘除的人,一起探讨微积分一样,各说各话谁也说服不了谁。认知存在差异的人,基本上没可能成为朋友。但是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还不得不维系某种关系的存在。比如彼此可能都是亲戚,或者是同学、同事,这种情况下就会让彼此都觉得累。
情感差异
朋友之间如果在情感层面出现较大差异,就会因为彼此对情感的需求程度不同,产生许多矛盾。情感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表现在依赖程度上,依赖程度高的一方会渴望获得更多的情感需求,包括理解、安慰、照顾和认同。可是对于依赖程度低得以,可能需要更多的自主能力。表现在界限感方面,缺乏界限感的人,在情感上会刻意模糊彼此的界限,其结果就是得寸进尺,分不清谁是谁。把别人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东西,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其结果就是走得越近伤得越深。
信念差异
朋友之间如果在信念层面出现较大的差异,就会因为彼此所坚持的东西不一样,陷入无休止的竞争之中。每个人都坚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每当出现否定自己信念的声音,就会草木皆兵似地保护自己。存在信念差异的两个人,成为朋友之后的日常就是,彼此都在试图改变对方,而彼此又都在试图不被对方所改变。在心理学中通常把这种关系称之为“内耗关系”,彼此没有志同道合的信念,所以没办法在一起合作,反而消耗彼此的精力和心血。
生活目的差异
对于生活中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在信念上的差异可能并不会造成那么明显的后果。除了一些关系比较亲近的朋友,甚至是在亲密关系中,会因为信念差异而导致关系终结之外,大部分人都不会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但是生活目的的差异,却是让朋友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以同宿舍的学生为例,有的学生每天不上课,躲在宿舍打游戏。有的学生一节课不落,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很显然,这两类同学很难玩在一起,他们也难以成为真正要好的朋友。
应该如何交朋友?
交朋友最重要的是真诚,既不要把自己伪装成高高在上的样子,也不要卑微到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我之前的观点是让自己委身于一个不太适合自己的圈子,其实我错了。交朋友不应该花费太多的力气和心血,交朋友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走在一起。这需要你认识更多的朋友,才能够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朋友。不要执着于任何一段关系,遇到不合适的朋友就离开他。要学会保护自己,才能够有信心迎接各种未知的挑战。也可以把精力都放在提升自我上,当你有了更高价值后,自然也会遇到同样优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