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社交中的一大障碍,莫过于如何处理对他人的敌意

发表于2024-06-18 13:21 607 次查看 6.6评分

人与人相处最大的障碍是对他人的敌意,这种敌意是潜意识里与生俱来的。尽管人类属于群体动物,但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让我们与他人形成天然的竞争关系。所谓有限的资源,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的可以是物质、财富,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从宏观的角度讲,宇宙是无限的;从微观角度来讲,宇宙中能够让我们所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对于有限资源的竞争,成为人与人相处不可逃避的问题。无形的东西包括特定人物的赞美、认同、理解、爱,都属于有限的资源。

对他人的敌意,是人的本能

在某些心理学理论中,疏远社交被认为是不合群的表现,与早期受伤经历有关。事实上,一个人不合群才是最真实的表现,无关过去是否受过伤害。童年时期哪怕从来没有受到过伤害的人,长大后也有可能不合群。因为每个人骨子里都不喜欢合群,只不过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被“社会化”了。无论哪种人,凡事不能融入社交的人,都是因为无法处理对他人的敌意导致的。他们骨子里不喜欢某个人,并且也不愿意压抑这种不喜欢的感觉,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敌意,所以干脆一个人生活。

个体对他人的敌意,除了对资源的竞争之外,还表现在包括认知、信念、价值观和生活目的方面。两个没有竞争关系的人,也会因为认知差异而出现敌意。比如原生家庭成员之间,尽管不存在对资源的竞争,但是由于认知方面的差异,所以也会表现出对家人的敌意。朋友之间相处,难免会谈起彼此的信念、价值观。当彼此的信念、价值观存在差异的时候,人们就会本能地想要改变他人。想要改变他人的信念、价值观,相当于否定对方原来的信念、价值观,这同样也是一种敌意。

年轻人疏远社交的原因

不愿意跟别人竞争

年轻人不愿意跟别人竞争,因为同他人竞争就会暴露出对他人的敌意。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很佛系,就是不希望跟别人产生冲突。当然,这也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因为社会发展比较快,大家似乎也都不缺什么,所以没必要非得去跟别人竞争。对于心智成熟的人来说,同他人竞争没什么;对于内心敏感脆弱的人来说,同他人竞争会产生负面的情绪。比如会因为同他人竞争而感到害怕;会因为与他人竞争而感到于心不忍。种种因素,导致年轻人疏远社交。

不愿意被他人改变

年轻人不愿意锲而不舍地改变别人,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总是刻意逃避所有的冲突。但同时他们也不愿意被他人所改变,所以会疏远社交。在他们的逻辑中,你有你的认知、信念和价值观,同样我也有我的认知、信念和价值观。我不改变你,你也不要总想着改变我。基于这种逻辑,他们不得不疏远他人,才能避免被他人改变。因为人的本能就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改造环境、改变他人,只要在一起一定会被改变。年轻人追求个性,一旦被他人改变,也就从此失去了个性。

不懂得如何处理敌意

年轻人不懂得如何处理对他人的敌意,所以极力地疏远社交。根据上文可知,个体对他人的敌意来自三方面:一方面是过去的受伤经历;二方面是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三方面是认知、信念、价值观和生活目的的差异。对于第一方面来讲,因为过去某类人伤害过自己,在移情作用下就会排斥这一类人。对于第二方面,凡是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不可避免地会同他人产生竞争,敌意也就产生了。对于第三方面,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认知、信念等也都不一样。因为无法处理无处不在的敌意,年轻人只能选择离开。

如何处理对他人的敌意?

忘记过去

当你因为受到某个人伤害,从而排斥这一群人的时候,意味着你产生了移情心理。你会因为曾经某个地方的人伤害过自己,所以讨厌这个地方的所有人;你会因为曾经什么职业的人伤害过自己,所以排斥整个行业的人。很显然,这种做法是不理智的。因为从客观上而言,你们并没有过交集,所以也不会因为某些地方的相似就会产生相似行为。只有忘记过去,从过去的创伤中走出来,你才会更加强大。因为你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不再遭受同样的伤害。

将竞争看作成长,将个性看作丰富

人与人难免会产生竞争,人想要获得成长,比如要通过不断的竞争来实现。如果你因为害怕别人的报复,不敢同他人竞争,那么你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你要做的就是寻找支持的力量保护自己,同时要迎接同他人的竞争。你要给自己营造足够的安全感,然后才有信心战胜他人。人与人在一起,个性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把每个人的个性视为关系的障碍,而是把个性看作人际关系的丰富。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跟你一模一样,那么你怎么区分同他人的区别呢?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