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疏远身边所有人,是一种病态的追求自我的方式

发表于2024-06-18 10:24 646 次查看 6.6评分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的需求,而且这也是每个人的成长方向。可是通过疏远他人的方式,来达到追求自我的目的是错误的。按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观点,个体对于追求自我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选择的方式是错误的。换言之,没有人想要否定你追求自我的价值,而是说你所选择的方式是不对的。你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但是不应该通过疏远他人的方式来获得满足。通过疏远身边所有人,来达到追求自我的目的,这是一种病态的行为模式。

追求自我的价值

疏离的价值

我们常把自我的东西视为对社会的疏离,也就是说你的想法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就好像是你“背叛”了大家一样。其实并非这样,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个体的疏离产生的。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正因为有些人出现了一些新的想法,它可能暂时无法被人接受,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一种进步。换言之,我们可以把追求自我的过程,看作是发现新价值的过程。这也肯定了那些想要追求自我的人,他们不是“叛逆的小孩”,而是一种进步。

成长的价值

我们可以把追求自我的过程,看作是满足自我的过程。从成长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只有先成为他自己,才能够成为社会的一员。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只有先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够为他人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一个人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他人的儿女、恋人、配偶等等。你很难要求一个自己都吃不饱的人,去帮助其他人。追求自我就是先让自己吃饱,然后再来帮助其他人的过程。可是个体通过病态的方式,是无法让自己吃饱的,所以也很难做出什么成就。

疏远他人为什么是病态的行为?

认知自我的过程,需要依靠他人

追求自我的一个大前提就是要认识自我,对自我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包括自己的兴趣、人格、气质、信念、态度、价值观、生活目的、对世界的理解等等。如果你对这些一无所知,说明你很少跟别人打交道。站在你面前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你很难形容他的样子。当站在你身边一群人的时候,你会轻而易举地认识每个人。因为有的人相对比较高、有的人相对比较胖,有的人脾气相对比较温和,有的人相对比较有才华。你会意识到,所有形容人的词语都是相对的。只有让自己融入到人群中,你才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满足自我的过程,需要依靠他人

我们所谓的追求自我,其实就是要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有的人想要安全感,有的人想要归属感,有的人想要财富、地位和名望,还有的人单纯地拒绝他人的影响和束缚。从需求的观点来看,追求自我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可是想要获得这些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必须依靠他人,而不是自己的幻想。有些人通过关系来获得这些需求感,这些都是不真实的。只有想办法让自己同现实中的人交往,才能够满足自我的内在需求。疏远他人所得到的,只是一种病态的满足感。

实现自我的过程,需要依靠他人

人们追求自我的目的不光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更多的是想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尽管有些人讨厌别人、反感身边的人,但是他们仍然想要通过自身的价值来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认可。事实证明,实现自我的过程也需要依靠他人。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也得需要志同道合的人给予帮助。如果你所有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全部都在自己的身上,那么你也很难实现自我的价值。你所做的一切,也都只是为了你自己而已。为了自己而存在的人,还停留在追求自我的过程。

应该如何追求自我?

接纳跟自己不同的人

如果你身边全是跟你一样的人,这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取代你,那么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所以要接纳身边跟自己不同的人,要将这种不同视为一种补偿和完善。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的个性不是完美的,别人的个性也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两个人的个性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那么就会趋近于完美。如果你能够接纳足够多的,跟你价值观、信念、态度、生活目的不一样的人,那么你就会无限趋近于完美。接纳跟自己不同的人,也是同内在矛盾和解的过程。

理清自己同他人的关系

要理清自己同他人的关系,不要把身边所有的人都视为威胁。哪怕是面对伤害你的人,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而不是疏远他们。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矛盾,只要这种矛盾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就不至于断交。要学会用成年人的方式保护自己,然而再来迎接人际关系中的诸多挑战。别人欺负你,你一味地逃避,别人就会觉得你怕他了,就会变本加厉欺负你。只有学会保护自己,合理的应对他人的伤害,才能够让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