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自尊心简单地理解为,对自我的认同程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对自我的认同度越高,似乎越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因为心理学评价个体心智成熟度的方式就是,个体内在的矛盾程度。对于自我认同的个体,内在的矛盾程度也就越小。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个不受自我认同感约束的人,在处理事务方面有更高的灵活度。那么问题来了,自我认同感(自尊心)对个体成长而言,到底是一种支持还是一种阻碍呢?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尊心的尺度呢?
自尊心是什么?
自尊是自我的一部分
如果你不知道自我是谁,那么当你因为被人嘲笑而感到愤怒的时候,你的“自我”也就出现了。自我不仅包括你的身体,还包括你的尊严(认知、思想、人格、信念、态度)等等。别人否定你的身体(伤害你),或者否定你的认知、想法、信念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愤怒的感觉,这就是自尊。自尊心强的人会极力的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会极力的维护自己的认知、想法和信念。自尊心弱的人则不会有这种想法,他们觉得无论是自己的身体还是尊严都无足轻重。
自尊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
自尊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自尊心强的人只做符合自己认知的事情,不允许做一些超出认知的事情。缺乏自尊的人,做事情往往不择手段,毫不顾忌其他人的感受。而自尊心强的人,做事情循规蹈矩,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自尊心强的人,会因为一些事情会伤害自己的自尊心,所以不去做这些事。缺乏自尊心的人,做事情没有底线,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伤自尊是什么感受。通过这一点来讲,自尊心强的人也许不会有大的成就,但是行事为人是符合做人的良知的。
自尊心对个体的成长,是支持还是阻碍?
对家庭而言
自尊的含义不光是对自我的认同,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尊重。认同强调的是接纳,尊重强调的是遵循。对于家庭而言,如果你能够尊重自己作为父亲的身份,那么你就应该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不去做不负责任的事情;如果你能够尊重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那么你就要爱护、包容、耐心的教育孩子。由此来看,自尊心对于家庭而言是一种支持。它让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各自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那些缺乏自尊心的人,父亲不像父亲,母亲不像母亲,孩子不像孩子,家庭中充满了各种矛盾,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
对工作而言
工作环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环境,因为这里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对于一些心理上出现扭曲人来说,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病态的竞争行为。对于自尊心强的人,因为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所以不会出现病态的竞争行为。但是对于自尊心弱的人来说,他们不在乎跟别人撕破脸皮,所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把工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由此来看,自尊心强对个体而言是支持的。缺乏自尊心的人对公司而言是害群之马,早晚是要被劝退的。可是他们从来不会反思自己,因为他们没有自尊心可言。
对人际关系而言
人与人相处要有界限感,不能模糊彼此的关系。对于自尊心强的人而言,懂得尊重、理解别人;对于自尊心弱的人而言,会毫无底线地掌控别人。他们自己毫无尊严感可言,所以哪怕伤害了别人他们也丝毫没有愧疚感。哪怕是对于人际关系而言,自尊心仍然是一种支持而不是阻碍。人想要获得成长,就应该培养自尊心,要懂得尊重别人,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做事情要有尺度,不要做过分的事情。需要澄清的是,自尊心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不是要求别人尊重自己。
如何把握自尊心的尺度?
对于取得成就的人来说
对于取得成就的人来说,要好好地珍惜眼前的成就。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殃灾,对于取得成就的人来讲,要更加懂得自尊、自重。要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要做一些超越底线的事情。取得成就的人,如果不懂得自重就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而招来祸灾。对于取得成就的人来说,更懂得自尊其实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而不是要求别人来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不做坏事,尊重自己的人不做出格的事情,尊重自己的人也不会走歪路。由此来看,自尊的另外一重含义就是,维持自己的某一种状态。
对于尚未取得成就的人来说
对于尚未取得成就的人来说,在各方面还都不够完善,自尊心也不要太强。需要有一定的自尊心,包括不让身体受到伤害,不让人格受到侮辱。你可以把人格理解为存在,别人否定你的存在就是在侮辱你的人格。当然,在其他方面要学会妥协。这些方面包括认知、信念、思想、态度、价值观、生活目的、对世界的理解等等。因为你的心智不够成熟,你的这些想法都是不成熟的,所以要多听取别人的想法。听到别人不同的观点不要生气,这不是对你尊严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