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内在自卑的人,大多数因为父母太过于要强

发表于2024-06-18 10:01 646 次查看 6.6评分

人的自卑感大致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欠缺感,另一方面是身边人的期望。大部分人在童年时期是可以接受自身的欠缺感的,但是却很难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对于必须依赖他人生活的人来说,如果不去迎合别人的期望,似乎就会面临被抛弃的结果,这也是导致许多人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心理学研究发现,越是要强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也就越自卑。这些人内心无法接纳自己平庸的一面,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只有自己足够优秀才能赢得认可。

要强的父母什么样?

没有多大成就

一般要强的父母自身没有多少成就,在关系中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长期被忽视感让他们内心变得敏感、脆弱,内心迫切想要做一些引以为傲的事情。他们深知自己已经没有多少进步的空间,于是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同样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持有这种心理的人,把孩子当作维护自己面子的工具,并且夺走了孩子身上的灵气、活泼和充满生机的一面。很显然,在这类父母的教育下,孩子将承受多大的压力。

缺乏自我认同感

要强的父母缺乏自我认同感,在认知、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显得固执、偏见、傲慢和不成熟。这些父母自身还未达成心智成熟的状态,很难培养出心智成熟的孩子。他们缺乏自我认同感,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家,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应该争口气。要强的父母只知道在背后推孩子,却不知道要推到何方;聪明的父母则是站在孩子前面,引导孩子的成长方向。无法接纳自己平庸一面的父母,自然也无法接纳一个平庸的孩子。他们看到自己孩子不够优秀时,就会非常的生气。

为什么要强的父母会教出自卑的孩子?

充满排斥

过于要强的父母所营造的环境充满了排斥,他们有太多看不惯的东西,有太多无法接纳的事情。因为太过于要强,好像自己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他们迫切改变身边的环境,导致矛盾重重。对于内在矛盾而言,他们内心无法接纳现实,会变得固执、偏执;对于外在矛盾而言,他们很难处理同他人的关系,很容易吵起来。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自然也被父母排斥着。他们必须非常听话,才有可能得到父母的认可。他们的内心也会特别自卑,因为自己的未来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之中。

制造焦虑

要强的父母总是喜欢制造焦虑,并且将这种焦虑投射在孩子身上。要强的父母内心敏感,受到别人的刺激就会采取不理智的应激行为。他们为了消除内心的不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把孩子纳入了自身的成就之中,只有孩子足够优秀,才会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可是他们太过于要强,孩子无论做得多么优秀,都很难满足他们要求。他们可能偶尔会因为孩子的优秀表现而高兴,可是很快就会压抑这种情感,然后继续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

将孩子工具化

太过于要强的父母,自身缺乏认知能力,文化程度也不够,所以他们刻板地认为成功只有一条路。一旦父母被这种思想所主导,就会将自己的孩子工具化。所谓工具化,指的是孩子原本是活生生的有机体,在他们的教育下变得死气沉沉。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人只能够走独木桥而不能走宽阔的马路。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只能走独木桥,那么他的容错率有多低。受到这样教育的孩子,他们很容易感到自卑,因为稍不注意就会犯错。在孩子的认知中,自己也不会有太多的主动能力。

如何对待他人的期望?

以我为主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要理性对待他人的期望,要做到以我为主。所谓以我为主,就是要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任何人对自己的期望,都只是一种参考,不能作为成长的方向。心理学家认为,别人对你的期望归根结底是为了他们自己。不要因为没有达到别人的期望就感到愧疚,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之前,先学会满足自己。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有先满足了自己,只有先成为你自己,才有可能去满足别人的期望。

开放、包容

人的成长方向是开放的、包容的,如果你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少,并且未来似乎只有一条路要走,那么意味着你在压抑自我,极力的迎合他人的期望。要学会接纳人生的所有结果,不要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人生从来没有“非这样不可”的情况,要学会灵活处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理性看待别人的期望,不要迎合别人的期望,而是做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不是让你肆意妄为,而是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然后努力实现自己的全部价值。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学会成全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成为你的影子。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