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暴露出个体存在感的匮乏

发表于2024-06-17 12:25 652 次查看 6.6评分

存在感是一种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他人所需要和认可的感觉。换言之,就是一个人确信自己在世界上拥有一席之地的感觉。可是许多人陷入了存在感匮乏的状态,导致产生诸多问题。他们内心空洞、缺乏力量,做任何事情都无法让自己感到快乐,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因为存在感的匮乏,导致个体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个体而言,想要发起任何行动,必然需要指向某种意义感,否则行动就无法得到支持。这就意味着,存在感是个体的立身之本。

存在感匮乏的人是什么样子?

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缺乏存在感的人,因为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很难发起任何有价值的行动。其结果就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就这么一直待着,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有许多年轻人在遭遇了轻微的失败之后,就一直待在家里面什么都不做。他们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了,所以没有心气和精力去做事情了。他们必须依赖家人的照顾,才能够勉强维持生活。任何有价值的行动都会被他们排斥,因为他们已经无力承受可能的挫败感。他们可能会内疚、自责,但绝对不会改变自己。

感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存在感匮乏的人会感到身心疲惫,心力交瘁。其原因就是他们所做的事情并非是自己的选择,而是在迎合别人的期望。他们长期压抑自我,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放弃了自我。一个人如果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他不仅不会感到疲惫,而且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可是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并非自己的选择,而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那么他的身体就会出现排斥反应,也就是疲惫感和心力交瘁感。这意味着,存在感的第一含义,就是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选择生活。

存在感匮乏的原因

父母的过度干涉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干涉孩子的生活,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存在感。这样的父母掌控欲很强,他们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自己的选择。学习什么样的才艺,辅导哪一门课程,衣食起居等等,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出自自己的选择。他们只能够以被动的方式迎接生活,似乎这个世界是父母的,而不是自己的。他们慢慢地产生悲观的宿命论,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这样的人很难对生活产生任何热情和兴趣。

极度的自我克制

极度的克制自我需求,就会导致个体存在感的匮乏。原本个体有许多需求,包括安全感需求、归属感需求、认同感需求,可是想要满足这些需求就要融入到社交中去。可是他们在过去的社交中,所感受到的是挫败感,这让他们不愿意融入社交。为了避免产生社交的冲动,他们极力压抑内心对于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要。其结果就是,由于极度的自我克制,导致个体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是行尸走肉一样的生活。

过度的自我保护

想要获得存在感,就必须同他人建立联系。可是同他人建立联系,就有可能给个体带来伤害。曾经受过伤害的个体,会因为过度的自我保护,导致疏远他人。他们断绝与他人的联系,所以就无法获得存在感。如果一个人将自己封闭起来,那么他就找不到任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存在感的本质就是,我的存在对他人来讲是有价值的。过度自我保护的人,并不想给任何人创造价值。所以他们找不到任何存在的意义,也无法对任何事情产生兴趣,除了他们自己。

如何获得存在感?

释放自我需求

想要获得一种存在感,首先要释放自己的内在需求。由于长期的压抑自我,你会觉得现在的你不是真正的你。只有释放出自己的本能需求,才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当你找到真实的自我之后,你就会产生实现自我的冲动。凭借这股冲动,会重新点燃你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当你为了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你会学会对自己负责。你会产生一种力量,你会更有勇气和魄力来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一个人的真实需求的满足,必然要与他人建立联系,所以你也会获得更进一步的成长。

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自己的生活

获得存在感的捷径就是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自己的生活。当你发现有人愿意倾听你的故事的时候,你会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分享自己开心的事情,给别人带来快乐,这就是你所创造的价值,也是你存在的意义之一。分享自己的生活,迎接别人的到来,保持情感的沟通,你会热情地迎接身边的每个人。你不再将身边的人视为威胁,而是将他们当作朋友。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变得顺利起来,生活也重新找到了生机。你会更有动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更有热情地对待生活。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