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个人长期压抑自我的7种表现,你出现了几种?

发表于2024-06-17 10:25 658 次查看 6.6评分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发展出更高层次的独立人格。可是对于一些内向、敏感、脆弱的人来说,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很难期待他们有更高的需求。他们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唯一渴望得到满足的需求是安全感。为了营造一种安全感,他们极力压抑其他的种种需求。因为对他们而言,其他任何需求都会引发对安全感的担忧。可是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在压抑真实需求,反而觉得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

一个人长期压抑自我的7种表现

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有这样一类依赖型人格,他们总是在迎合别人的期望。对这类人来讲,他们在压抑自主选择的需求。对于心智成熟的人来讲,我们应该自主的选择想要的生活方式,自主的选择让我们舒适的人际关系。可是他们害怕自己的选择,不敢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委曲求全地迎合他人的期望。长此以往,他们会觉得心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并非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害怕拒绝别人的期望,害怕被他人抛弃,害怕成为别人的累赘。因此,任何与自我有关的想法都让他们感到紧张。

我不恨那些伤害我的人

有这样一类人,面对曾经伤害自己的人总是格外的包容。他们害怕对这些人产生敌意,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对他们来讲,这是在压抑对自我认同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认同自己、接纳自己,因为这关乎到每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可是如果你不去恨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也就意味着他们做的是对的,你活该被欺负。其结果就是你觉得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也很难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认同自己的价值,你才能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我不稀罕这些东西

有这样一类人,当人们聊起房子、车子或者衣服、鞋子之类的话题,他们会说:“我不稀罕这些东西”。这类人其实是在压抑内心对物质的需求,因为如果展示自己对这些东西的需求,就会暴露自己能力上的欠缺。他们把“我没有能力得到这些东西”,巧妙地转换成“其实我不喜欢这些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领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你很难有大的成就,因为你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动力。长此以往你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因为你对自我的感觉越来越模糊。

我不需要朋友

归属感是人的本能需求,认为“我不需要朋友”的人,其实是在压抑对归属感的需求。刚刚出生的婴儿,渴望得到父母的照顾;在外面犯了错的孩子,会本能地跑回父母身边;生活没有着落的人,也要在父母的照顾下生活。没有人不需要归属感,他们因为被自己信任的人伤害过,导致再也无法建立起信任的关系。他们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步步将自己推向孤立无援的处境。长期压抑着对归属感的需要,就会感到孤独、无助,内心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我不需要别人的理解

只要你加入到某一个团队中去,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可是你仍然会感到孤独,仍然会反感别人,这是因为你在压抑被认同、被接纳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被他人所接纳和认同,才能够体验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如果你只是希望通过加入一个团队,来获得一种归属感,或者获得某种既得利益,但是却不愿意做一些让别人认可的事情,那么你就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你压抑被认可、被接纳的需要,其实是因为不够自信。你不认为别人能看得起你,所以你干脆拒绝所有的人。

我不需要恋爱

爱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冲动。如果压抑对爱的需要,个体会出现诸多心理扭曲的现象。有些人之所以压抑对爱的需要,是因为他们曾经的失败经历。因为他们不能从爱中体验到快乐的、幸福的感觉,所以极力压抑对爱的需要。一个人如果拒绝了爱,那么他就会变得特别冷漠无情。很难保证他们会做一些对他人有利的事情,相反他们还有可能会伤害他人。他们关闭了爱的渠道,失去了对他人的共情力,在伤害他人方面会变得不择手段。

我不需要知道这些东西

认知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理解所处的生活环境。如果个体压抑对认知的需求,就会变得刻板、固执和刚愎自用。他们无法接受新的观点和新事物,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这些东西。事实上,人们一旦接受新的观点和新的事物,可能要否定固有的认知和固有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无法接受自己原先的价值被否定。他们为了维护固有的价值观,会极力排斥新的观点。其结果就是,他们变得刻板、固执,很难跟别人相处,内心也越来越不理解这个世界。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