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科学其实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为什么会变得浮躁?
不加选择地追求目标
人们之所以会变得浮躁,其本质就是不加选择地追求目标。通俗的来讲,这也想要、那也想要,人的心就飘了。之所以会陷入不加选择地追求目标的陷阱之中,其原因是复杂的。内心缺爱的人会不加选择地追求目标;内心缺乏价值感的人会不加选择地追求目标;爱慕虚荣的人也会不加选择地追求目标。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表现出对于目标的贪婪。似乎只要达成足够多的目标,就能够获得安全感一样。他们追求目标的过程,其实已经与目标本身无关了。
有些人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等到追到手之后就会立刻失去兴趣。其实,他们追求的不是喜欢的这个人,而是渴望通过这个过程来满足内心的虚荣心、存在感和占有欲。这样的人内心是浮躁的,等他们追到喜欢的人之后,就会立刻喜欢上另外一个人。对于名望、财富的追求同样如是,已经超越名望和财富的本身了。因为不加选择的追求目标,所以导致内心越来越浮躁。内心浮躁的人,很难体验到幸福感。浮躁的人觉得自己是匮乏的,幸福的人觉得自己是满足的。
幸福的科学是什么?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幸福的科学,其实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哪怕生活在金山银山里,也无法体会到幸福。幸福的体验不光来自于需求的满足,还包括追求需求的过程之中。无法体会到幸福的人,对自己全然无知、对需求全然无知、对处境也同样全然无知。其结果就是,总是盲目地追求物质层面的生活,从而忽略了内心的感受。你问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只会说“钱”。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钱只是高度抽象化的东西。因此,他们一生为钱所累也追求不到幸福。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够敢于选择。敢于选择一段关系、敢于选择一个职业、敢于选择一种生活、敢于选择一种理念。不敢做出选择的人,内心害怕失败,总是在逃避选择。在一段关系中,明明已经让他们很痛苦了,他们也没有勇气离开对方。在一个职业中,已经无法让其实现价值了,也不舍得离开。有时候人们会羡慕浪迹天涯的人,可是让他们去这么做时他们却害怕了,害怕失去当前的生活。由此来看,选择其实就是舍得,只有懂得舍得的人,才是幸福的。
如何学会主动地选择生活?
不迎合、不苟同
模仿、从众、迎合、攀比,是人性的弱点。人们一旦遵从了人性的弱点,就会失去自主选择力,就会变得浮躁,幸福也就无从谈起。想要学会主动地选择生活,就应该先做到不迎合、不苟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只有跟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才能够发现幸福。当你看到别人过得幸福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别人的脚步,被他人的生活节奏带跑偏。这种现象就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内卷。避免内卷,就要坚定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模仿别人。
释放内在需求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因为一些失败的经历,导致我们不敢再去追求想要的东西。例如,经历一段失败的恋爱,内心敏感的人会对亲密关系感到失望,就会压抑内心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这个时候,为了寻找幸福体验,可能就会模仿别人。心理学家认为,只有释放被自己压抑的需求,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也许过去有过失败经历,甚至是受到过伤害。但是你仍然需要坚信,自己追求的东西是没错的,只是没有遇到对的人而已。只要你坚定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你就会遇到那个对的人。
敢于做出选择
有些人身处迷茫之中,不知道如何选择;有些人选项就摆在眼前,但是不敢做出选择。在这一类人看来,他们害怕失败。为了避免失败,他们会有两种倾向出现:要么都选择,要么都不选择。人们对于自己的选择,总是迫切渴望看到结果,所以内心总是处在焦虑之中。想要自主地选择生活,就应该鼓起勇气敢于做出选择。无论是选择一段关系也好,还是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好,都应该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当你把所有的情绪、所有的问题都投向内心世界时,你就会出现问题。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勇气做出选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所谓负责,指的就是面对自己的选择时,要有信心和毅力克服困难、努力奔向目标。不是你做出选择就完事儿了,既然你做出了选择,就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心无旁骛地奔向目标。内心要有两个思想准备,一个是失败的准备,一个是成功的准备。并非你做出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哪怕失败之后,也不要抱怨别人,而是能够一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