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间陷入内卷之中,往往把孩子视为争面子的工具。
所谓内卷,可以理解为同行业之间的病态竞争,或者在刻板的价值观之下,每个人对于相同价值的努力。尽管大家都在讨论内卷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讲清楚什么是内卷。我们以相声行业为例,因为整体行业不景气,所以导致同行之间出现病态的竞争。所谓病态竞争,你可以理解为所有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是整体市场就这么大。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就是所谓的内卷。如果你从相声行业跳出来,做你更加擅长的其他行业,那么内卷化就被打破了。
父母之间的内卷现象
互相攀比
正如上文所讲,同行业会出现病态的竞争,最终导致内卷现象。其实,同行业的内卷可以通过跳出行业之外,选择其他行业来避免内卷。但是比同行业内卷更严重的,也就是在刻板价值观之下的内卷。其中,父母之间的内卷就是在刻板的价值观之下的内卷。因为大多数父母都认为,孩子考一个好的成绩,多才多艺,有一个好的未来就是有价值的体现,所以父母之间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大家都认为让孩子读一所好学校,考个好成绩,多报几门艺术班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大家都在默契的互相竞争,从而形成内卷。
对他人敌意的体现
成年人之间相处,也会存在对他人的敌意。成年人的世界里,心里面讨厌一个人并不会跟对方翻脸,而是通过其他病态的方式压对方一头。在成年人看来,只要自己在某方面比对方强,让对方颜面扫地就成功了。所以,这样的父母为了“战胜”别人,往往会不择手段,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孩子。他们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争面子,把所有的压力都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样的父母固执地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足够优秀,就可以否定对方的全部价值,就会很有面子。
为什么父母内卷,会波及到孩子?
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有些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只要孩子足够优秀,就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的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把自己当作孩子的“主宰”,可以任由自己来安排孩子的命运。他们在其他父母之间出现内卷,于是把孩子当作争面子的工具。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严苛,恨不得把自己在其他人那里丢掉的面子,全都让孩子来弥补。他们对孩子满怀希望,让孩子报各种班。只要孩子取得好成绩,就对孩子特别好;孩子考试失败就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批评。
自己无法解决内卷问题
陷入内卷的父母,之所以会波及到孩子,是因为凭借他们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解决内卷的问题了。通常这样的父母意识不到自己陷入内卷,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果是选择竞争,他们自知没有能力跟其他父母一较高下;如果选择退出内卷,他们没有独立的价值体系支撑。失去了某个确定的价值观,会让他们陷入更大的不安之中。相比之下,他们只能选择让孩子加入到内卷中来。通过严厉要求孩子,让孩子来替自己出头,可以减轻他们自身的负担。
内在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
根据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每个人内心的不安都会投射到身边的人身上。父母内心的不安,首先会投射到孩子身上,其次才会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最后才会投射到无关紧要的人身上。简单的例子:过马路遇到红灯还差几秒就绿灯了,这个时候第一个过马路的人会导致后面的人也跟着闯红灯。对于父母而言同样如此,他们自己深陷在内卷之中,不自觉地投射到孩子身上。他们渴望孩子能够取得成就,然后来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安。他们自己在社交中受挫,没有面子,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父母如何克服内卷?
打破刻板的价值观
读好学校,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取得好成绩,似乎是当前所有父母共同的价值观。父母想要避免陷入内卷,就要打破这种刻板的价值观。父母应该明白,孩子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你的孩子。所以不要按照你理解的那样改造孩子,而是支持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生活空间,让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发地追求目标。发挥孩子的潜能和优势,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刻板的价值观。
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要假装询问孩子一件,实则给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孩子想吃什么,不要以任何理由来否定孩子的选择;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不要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理解买玩具。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要干涉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更多的想法,支持孩子的行为方式。面对其他父母的孩子时,不要进行攀比,不要陷入无意义的竞争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孩子优秀,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只有这样做的时候,才能够避免让孩子陷入到内卷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