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伤害。当个体面对伤害时,如果不能发展出成熟的自我保护方式,而是选择用心理防御手段来保护自己,就会导致个体成长变得缓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智越成熟的人,越较少的运用心理防御手段。当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手段面对处境的时候,就很难真切地感受到当前所发生的一切。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你穿了厚厚的铠甲,根本感觉不出别人是在打你还是在亲近你。下面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手段,看看你用了哪些?
常见的6种心理防御手段
压抑
压抑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手段,目的是将不合理、不认同的观念、冲动、行为压抑在潜意识里。心里面想要求助别人,但是担心遭到别人的拒绝,因为他觉得遭到拒绝后会很伤自尊心,而且很没面子。个体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就会压抑求助他人的冲动。同样的道理,个体为了保护自己其他方面的情感不受伤害,同样也会压抑一些原本合理的行为。可想而知,不管是求助、表白还是竞争,都是个体成长所需要的。如果压抑这些冲动,个体的成长就会受到限制。
转移
所谓转移,指的是个体从某人哪里受了一肚子气,转移到一些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的人和事物上面。人们也经常将这种行为,叫做“踢猫效应”。个体之所以不敢直接面对跟自己发脾气的人,是因为内心害怕对方。而把这种愤怒施加在一些不构成威胁的人身上,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还能释放内心的愤怒。这样的人通常都是懦弱的,在外面受了气就把火气撒在家里人身上。用转移的方式来进行心理防御的人,也很难迈向成熟之路,他们没有勇气直面问题本身。
否认
否认指的是个体否认客观现实,不愿意接纳不符合自身认知的事情。这一类人无法接纳事物本来的面貌,总是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看待自己。其结果就是脾气越来越执拗,越来越爱钻牛角尖。一个人如果否认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是无可挑剔的,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有丝毫进步的可能性。他们认知中,一旦接纳自己的缺点,自己也就不完美了,也就是对自己的全盘否定。有些接纳了自己缺点的人,但是却深陷自责和愧疚之中。事实上,让你接纳自己的缺点,不是为了指责你,而是为了更好地改变自己。
移情
移情指的是个体用过去对待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来对待当前面对的人。移情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面的移情,另一种是负面的移情。移情的机制是比较复杂的,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见到了一个陌生人,从他身上找到了父亲的影子,找到了母亲的影子,或者找到了曾经恋人的影子,于是你对这个人产生了依恋;或者说你见到了一个陌生人,从他身上找到了伤害过你的人的影子,你将这种敌意投射到了这个人身上。总是频繁建立移情的人,心智成熟会很晚。
外化
所谓外化,指的是个体将一切失败的原因,全都归结为环境因素或者他人因素,从而澄清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这类人在失败后想得不是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怎么推卸责任。他们内心一般多脆弱、敏感,无力承担失败的后果。因为在他们的童年经历中,自己做错事后,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斥责。他们深知不能犯错,一旦犯错就要承受严厉的斥责。他们为了逃避年龄无法承受的斥责,就会通过推卸责任的方式,逃避惩罚。可是等他们长大后,仍然习惯了推卸责任。这样的人很难获得成熟,成长之路也会很坎坷。
心理补偿
心理补偿也算是一种心理防御手段,根本目的是得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是通过其他形式来进行补偿。有时候心理补偿是合情合理的,而有时候心理补偿却是一种病态行为。比如,当个体受到某个人欺负之后,他知道自己打不过对方,也从来没有其他成熟的应对方式,而是选择通过幻想的方式,将对方打败,在幻想中体验一种胜利的感觉。这种方式也称之为“精神胜利法”,这种心理补偿就是不成熟的表现。采取这样方式的人,成长之路也会变得很坎坷。
如何摆脱心理防御手段?
用更加成熟的自我保护方式
以上这些心理防御手段,根本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内心。其实,这些心理防御手段都是不成熟的,采取这些方式的个体也不会因此变得成熟。想要摆脱心理防御手段,走向成熟的自己,就应该学会用更加成熟的方式保护自己。当你被人欺负后,你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而不是疏远他人。当你放不下面子求助别人的时候,你要故意让自己出丑,从而提升你的心理承受力。心里面想做的事情,要大胆规划小心求证。要充分展现生命的活力,才能够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