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拒绝绘画的人,内心深处有害怕被人知道的秘密

发表于2024-06-07 13:45 598 次查看 6.6评分

绘画是人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同样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潜能。可是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却很不喜欢绘画,总是拒绝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在极力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害怕被人发现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相比于语言,似乎绘画更容易暴露一个人真实的一面。因此,很多心理咨询师会用绘画的方式来帮助来访者,一步一步地走出心理困境。可是当面对这一类人的时候,无论怎么引导,他们就是不肯绘画。那么,这其中有怎样的缘故呢?

绘画与情感投射

绘画属于直接的情感投射,以一种毫不掩饰的方式展现内心世界。在心理学中的绘画,通常值得的是没有专门学过绘画技巧的人,在一种随意的状态下的绘画作品。经过专门学习的人,很难通过绘画来了解其内心世界。就好比是一个从来没有说过谎的人,在第一次说话的时候很容易被人发现。没有专门学过绘画的人,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通常是毫无掩饰的、毫无防备地投射出内心的情感状态。很多人不愿意绘画,就是因为他不愿意将内心世界呈现出来。

在一些情感表达受到挫折的人身上,更容易发现这一特点。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身边的父母从来没有重视过他们的情感表达。个体内在情感长期得不到表达,就会压抑在内心深处。他们不愿意表达内心的情感,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别人的理解。在他们的逻辑中:如果我的情感表达得不到尊重和理解,那么反而会让我更加受伤害。只有给他们一定的鼓励,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才能够引导他们绘画。

绘画与情感表达

情感投射与情感表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创作;后者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比如:我今天心情很好,可能不自觉地就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这就是情感投射。再比如:我特别渴望获得友谊,那么我就会有意识地在房子四周画满窗户,这就是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比情感投射更加成熟,此时的个体已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了清醒的了解。当他心情烦闷的时候,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情烦闷,并且懂得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

对于一些内心特别排斥绘画的人需要特别注意,他们其实是在拒绝情感表达。除了绘画之外,他们也很少同他人倾诉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谈论的话题只要指向他们自己,或者指向他们家人,就会变得讳莫如深。其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并没有一个让他们感到幸福的家庭。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某件事上遮遮掩掩,那么这件事一定给这个人造成了伤害。这些人可以在谈话中避开这些话题,却很难在绘画中,用什么样的技巧来掩饰内心的真实一面。

内心排斥绘画的人,他们所掩饰的秘密其实就是自己的弱点。简单概括一下:爱的缺失;存在感缺失;自我缺失。爱的缺失很容易理解,没有得到生命中出现的重要人物的关心、照顾、陪伴、无条件积极关注,没有得到基本的物质需求,就会产生爱的缺失。爱的缺失直接导致个体变得敏感、自卑,所以不愿展现内心情感。存在感缺失,指的是个体的存在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自我缺失,指的是个体没有发展出成熟的人格特质,需要依附于他人生存。

试着用绘画来治愈自己

不要在意你画得有多烂

用绘画的方式可以治愈自我,不要在意你画得有多烂,只要你鼓足勇气去画就可以了。也许你画得还不如小孩好,也许你没有专门绘画的工具,这些都不重要。绘画是打开情感大门的钥匙,在绘画过程中,情感自然而然地就流动了起来。情感的流动将使个体重新展现出生命原有的活力,情感的流动也会让个体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当情感压抑在胸口的时候,就像是不再流动的死水,迟早会变质。只有让情感彻底的流动起来,才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不断完善自己的绘画

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说明个体已经接受了自我。下一步就是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绘画,进行深度的自我治愈。你需要好好地观察一下你的这幅绘画,你可以看到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其实就是你内心情感的缺失。当你对绘画进行完善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弥补你内心缺失的情感。你会看到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很奇怪,你也会看到房子画得也很奇怪。明明是自己画的,但是画完之后却发现很奇怪。不要在意这个,你要在意的就是重新按照新的想法绘画,直到你觉得满意为止。

总而言之,内心拒绝绘画的人,其实是在极力掩饰情感的缺失。只有鼓励自己进行绘画创作,直面内心的情感,让内心的情感流动起来,才能够突破成长的屏障,走向成熟。从简单的房、树、人绘画开始,直面内心的情感,直到你能够坦然接纳为止。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