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看上去十分的理智,在做人的各个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事实上,这是逃避情绪的结果。在外人面前,他们表现得像个优等生一样,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别人。他们把问题和挫折视为挑战,用理性的方式寻找最佳答案,解决问题和挫折会让他们感到特别有成就感。可事实上,他们内心饱受情绪内耗,而且并不比任何人少。是的,你看那些人前特别理智、清醒的人,背后一定饱受更大的情绪痛苦。那么,活得像个优等生的人,到底有多累呢?
理智型人格的生存逻辑
情绪是很糟糕的东西
对于理智型人格而言,他们把自己视为“优等生”,认为自己不应该被情绪所困扰。在他们的认知中,情绪只有失败者才有。他们反感那些整天发牢骚的人,因为一点情绪问题就特别矫情的人。情绪在他们的心里面像是洪水猛兽一般,长久以来被压抑在最深处。对于情绪的逃避,就会让人看上去很冷静、理性、逻辑。可是事实上呢?他们内心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情绪,所以在体内将自己撕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极端理智的一面,一部分是完全情绪化的一面。两股力量相互撕扯,造成了严重的内耗。
因为全盘否定自己的情绪,所以在生活中表现得特别理智,其结果就是忽视每个人的情绪。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会投射到他人身上。因为他耗尽努力压抑、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认为别人也应该理所当然地压抑、克制自己的情绪。他努力打造一个纯然理性的生活环境,迫使周围的人也要保持一种理智。其结果就是,因为忽视别人的情绪而受到别人的排挤。这一切对于理智型人格而言是不理解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只有最优秀的答案,才能获得奖励
理智型人格奉行优等生的生存逻辑,只有最优秀的答案才能得到奖励。你可以看到这类人的行为方式,就像是一个学校中的优等生一样。在一个圈子中,理智型人格总是要表现得特别优秀,期待着圈子中位置最高的人的奖励。与此同时,他们骨子里看不起不求上进的人,看不起不如自己优秀的人。就好像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很多都看不起差生一样。在亲密关系中,理智型人格试图消除对方的情绪化的一面。其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压抑,内心将承受多大的压力。
只有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情绪的价值
就像是理智型人格说的那样,情绪对他人而言的确毫无价值。但是对别人毫无价值的东西,对你却不一定没价值。就拿情绪来说,对别人毫无价值,但是对你却是有价值的,而且还是十分重要的价值。情绪的本质是个体对现实环境的体验、感受和反应,逃避情绪其实也就意味着逃避现实。按照某种极端理智、逻辑的认知方式,其实是超越了现实的结果。可是不要把超越现实看作是好事,离开了现实环境,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顺利。从这个角度分析,理智型人格其实是活在了超现实的环境中。
情绪是有价值的,它帮助我们更客观地理解现实环境对我们的意义,从而也体现了我们不同于他人的意义。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的情绪感受是不一样的,这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存在意义。人挪活、树挪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是所有的环境都适合你成长,遇到不适合的环境要趁早离开。在相同的环境下,每个人的情绪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无法替代其他人。这一切,都是情绪带给我们的价值。
接纳自己的情绪
学会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褒贬。批评、指责自己的情绪是没有意义的,一味地欣赏自己的情绪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学会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现实,更好地获得成长。理解自己的情绪之前,要学会超出自己的情绪来观察自己。你要知道情绪是什么东西,当它出现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情绪包括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正向情绪包括开心、喜悦、热情、决心、幸福、专注等等;负向情绪包括愤怒、嫉妒、自责、内疚、悔恨等等。
无论出现何种情绪,不要对它进行褒贬,而是分析、理解它为什么会出现。比如,老师出了一道题,我绞尽脑汁想出了最优解,满心期待老师的奖励,可是老师并没有给予奖励,我觉得很伤心、很难过。此时,你伤心、难过的感受,就是你的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因为你认为老师应该奖励你。事实上,你解决了一道难题,并不是为了别人而解决的,而是为了你自己解决的,老师不需要给你奖励,你的存在也不是为了老师,不是为了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