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众多,生僻字占据一定数量。除化学、中药、医学领域外,考古发现中的古代文物名称中的生僻字也较多。之前我们讲过表示盛酒器的卣(yǒu)和表示高级祭祀酒的鬯(chàng),今天再来了解一个“罍”字,它具体指什么,“瓶罍之耻”什么意思,“罍”字又该怎么读呢,我们来学习下。
一、“罍”的字形演变
“罍”字由“三个田”和“缶”字组成。早期的甲骨文中,整体字形下部类似一个酒杯(酒器),上面分开装着三个小圆,表示“雷”。金文字形中,去掉了下面的酒杯形状,空有四个被分开的类似“田”形的小圆球。小篆籀文字体中,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下为两个“田”,中间多了个“缶”和类似的“回”字。说文小篆字体中,上部为“三个田”,下部为“缶”的小篆体。后面再次演化,简化,三田中,最上面那个“田”变大,下面两个“田”并列平行,下部也简化成“缶”字,最终楷书版的简体字“罍”就出现了。
二、“罍”字怎么解释
1.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酒的容器。这种生酒器不同于“卣”,口部较小,腹部较深,下部为圈形足,肩部较宽,上面有盖子,多用陶制或青铜制作而成。“罍”有方形和圆形之分,商代晚期多方形,周代初期(春秋时期)多圆形,钩连乳丁纹羊首罍就是例子。
2.指盥洗用的器皿。罍器本作为容器,除一部分用作酒器,一部分用作祭祀之器外,剩下的一些开始转为生活用具,通常用来做盥洗之用。比如《礼仪•少牢馈食礼》中记载载:“司空设罍水于东,有枓。”说的就是“罍”做盥洗之器用。
三、“瓶罍之耻”、“瓶罄罍耻”什么意思?
1.“瓶罍之耻”最早出自宋代苏轼的《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原文上说:“至於京东,虽号无事,亦当常使其民安逸富强,缓急足以灌输河北,缾竭则罍耻,脣亡则齿寒。”这里的“瓶罍之耻”用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后来又指因未能尽职尽责而心怀愧疚。
2.“瓶罄罍耻”,最早出自《诗经•小雅•蓼莪》,原文写道:“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翻译下就是说:“小瓶子空了,大瓶子也会感到羞耻。”这里的“瓶罄罍耻”用来比喻两者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彼此利益一致的关系。或许形容物伤其类。有时也可以用来借指对社会上道德沦丧和不公平的批判。
四、安徽合肥美食街——罍街
“罍街”位于安徽合肥市的宁国南路与水阳江路交口,是一个集美食街区、文化创意等多个主题的特色街区。罍街原先并没有,后来逐步建造后,2013年7月开园,后面开了至少四期,因为2008年出土的圆口镂空龙耳罍,从而取名为“罍街”,意为“美酒街”。毕竟安徽人喜欢喝酒,尤其喜欢用大杯子,碰杯后一饮而尽,当地方言称之为“炸罍子”。到现在,“罍街”持续发展,除其他创意外,俨然一道美食街了。阜阳格拉条、泸阳汤包、梨大爷粑粑等“十大美食”,更是成为了“罍街”的一大亮点。
五、“罍”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léi
同音字:雷
部首:缶
结构:上下结构
六、结语
先秦时期,器皿众多,每一样都有用途和意义,从而有了较为生僻的汉字。当然,这些汉字既代表了实物,又代表了某些文化和精神情怀。“罍”字的发展演变正是如此,“缶”表器皿,表形,“畾”表声,综合来说,看似指盛酒器,祭祀之器,实则反映了酒文化和祭祀文化的发展过程,并代代传承下来,让华夏文化有根有源,最终走向更远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