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国猪种,保护猪的遗传多样性,培育自己的猪种

发表于2024-06-02 12:06 432 次查看 6.6评分

是有相当多的本地畜禽品种濒临灭绝,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本地畜禽品种灭绝就意味着丰富的育种资源丢失。现在我们养殖的生猪都是由野猪经过人类长期驯化而来的,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农作物种类的不同,就培养了各种各样特点的猪种。我国的本土种猪不仅早熟、耐粗饲和肉质好闻名于世,而且在繁殖力方面也往往比国外良种猪高,对世界猪种改良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本地猪大多数是黑毛的,也有黑白毛的如陆川猪、宁乡猪、金华猪等,有白毛的如荣昌猪、哈尔滨白猪、上海白猪等。我国的本地猪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既适合鲜用,又是制作腊肉、火腿的优质材料,如闻名于世的金华火腿和云南宣威火腿就是用本地猪作为原料制作的。

本地猪具有脂肪多、耐粗饲、适宜放牧、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强的特点,生长缓慢,个体小,饲料利用率低,育肥时间长,一般需要10个月以上育肥才能出栏。解放后,国内大量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猪与本地猪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肥猪的瘦肉含量、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各个地方都设立畜牧局,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杂交改良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平常养殖的黑毛猪全部变为白毛猪,肥猪个体增大,肥膘减小,瘦肉含量大幅度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肥猪育肥时间大大缩短,一般育肥就6个月左右就达到出栏体重。随之而来的是猪肉味道差,瘦肉比较柴,而且有一股腥臭味。消费者又怀念过去的本地黑毛猪了,因此,黑毛猪肉又走俏了,销售价格是白毛猪的一倍以上。

现在市场是销售的黑毛猪并不是纯本地猪,而是杂交猪。纯本地猪已经不多了,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展农业区划,调查后发现我们县境内已经没有黑毛猪了。现在能够存在本地猪只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以前交通不便,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存在有纯种本地猪,因为当时凡是交通方便的地方都进行改良的,那是政治任务。

现在已经到了拯救中国猪种的关键时期了,再继续麻木下去,中国本地猪将永远灭绝了,要知道,中国猪种对世界优良猪种改良起了重要作用,如世界各国饲养比较多的约克夏猪、巴克夏猪、波中猪等都是用中国的猪种杂交改良而成的。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