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夫妻百日恩,下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十人九不知

发表于2024-06-01 10:47 664 次查看 6.6评分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意思是做一天夫妻,一百天也忘不了彼此深厚的情意,比如夫妻感情的深厚。

那么,你知道这句俗语的由来吗?它的下一句又是什么呢

“一日夫妻百日恩”,出自民间代代相传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话说,在汉朝千乘这个地方,生活着一个叫董永的人。他家境贫寒,母亲早逝,为奉养父亲,董永经常出外做工。至于农月,父亲在家又无人陪伴,董永就用小车把父亲推到田间,以便随时照顾。

董父死时,家中没有任何财产。为安葬父亲,董永向当地富户付员外借了一万钱。

当时在借据上注明:“若无力偿还借款,情愿以身相抵,进裴家做奴仆。”董永葬父后,无力偿债,被迫去付员外家为奴。

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越传越远,感动了朝廷,感动了上天,并感动了王母娘娘的一个女儿——七仙女。

七仙女在下凡村的落仙台处下凡后,便在董永回家的路上呼风唤雨,与董永在槐荫寺的一棵大槐树下相遇,七姐说无家可归,要与董永成亲。

董永说自己卖身为奴,娶不起媳妇。又说没有证人、信物不敢相攀。

七姐说愿意跟他受贫寒,便以槐树为媒,土地为证。

董永不信,除非土地爷现身作证,老槐树开口说话。

接着,他们双双跪拜,槐荫古树因感动而开口说话。

不料,老槐荫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缘分。

民间俗语“一日夫妻百日恩”,就是从这里传开的。

后来,七姐要为董永赎身,付员外百般刁难,让七姐在三日之内织出黄绫百匹,给的却是乱丝。

七姐焚香,求助于众姐妹,一夜之间织好了一百匹花团锦簇的黄绫,换得董永的自由,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幸福日子。

刚够百日,玉帝发现七姐下凡,差天兵天将把她追回天庭。

七姐临别时已有身孕,约定一年之后在他们相逢之地送还他们的孩子。

第二年,董永抱回了自己的儿子,无法圆满的故事终于有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董永与七仙女定情的老槐树,如今仍然生长在距董永村不远的金坛建昌镇吕坵村中。

1955年拍摄电影黄梅戏《天仙配》时,扮演七仙女的著名演员严凤英曾与导演一起来此老槐树下寻根。

在老槐树东南约两公里的傅家村,相传为当年董永卖身赎债之处。

理解“一日夫妻百日恩”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恩”这个字。

古时,夫妻讲究相濡以沫,所以“恩爱”夫妻,“恩”在前,“爱”在后。因为古人认为,既然能成为夫妻,是天定的缘分,也是父母的恩。

而且,有很多是前世受恩于别人,今生了愿作夫妻报恩。

夫妻之间多存感激之意,“恩”是基石,“爱”中也就有了理性,于是夫妻白头偕老。

它的下一句是“百日夫妻似海深”,这是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好到跟深不见底的海水一样,是不可估量的。

有一首著名的诗叫《从前慢》:“从前的日子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古人看来,一生只爱一个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一生爱一个人却是奢侈的。现在的情侣大多遇到矛盾不想着解决,而是急着分手。

我们喜欢不劳而获,我们懒于思考,不愿意改变,只会抱怨自己的伴侣,羡慕别人的感情,却从未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很多人结了离,离了结,甚至认为爱情不如金钱来得实在。

我们说合就合,说散就散,以一种看似爽利的潇洒,对抗着古人的黏腻痴情。

然而,古人说:“情之所钟,不嫌其丑。”“今世不能,期以来世。”这种看似很“笨”的爱,才是真的难得可贵。

古人不嫌慢,他们有多少足够的时间去等待,也就有多少坚定的信念去期待。我们在自己的感情里,也可以试着用耐心与真心去对待自己所爱的人。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