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很重要。
大部分家长每天都会和孩子说两句话。
一句话是送孩子上学时,叫他“好好听课,认真学习”,另一句是接孩子放学时,问孩子“今天学了哪些知识,在学校听不听话?”
如果我们开口闭口都是学习,不仅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还可能弄巧成拙,让孩子讨厌上学。
建议家长每天接孩子放学后,多关注下面这3件事,孩子会适应得更快、更平稳,各方面表现也会更好,为整个小学六年打下良性的基础。
1、让孩子多说说在校的情况
每天放学后,吃饭时,还有睡前谈心的时候,都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他这一天在校的情况。
比如今天开不开心,发生了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哪节课特别有意思。
注意沟通的时候要往积极的方面引导,不要动不动就问“有没有被欺负,被批评”这些消极的话题。
那样的话很容易暗示孩子上学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容易导致孩子厌学。
2、让孩子多说说骄傲的事
引导孩子每天想一想在学校有哪些好的表现。
比如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说话声音响亮,打扫很认真,上课专心,帮助了同学,吃饭不挑食等。
不一定要和学习有关,只要孩子觉得自己表现好,觉得很骄傲就行。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要有意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对上学的热爱。这对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很重要。
只有自信了,孩子才有勇气迎接挑战,面对挫折,越来越优秀。
3、让孩子多说说学了什么
一年级基本上没有书面作业,考试也很少,家长不容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们可以让孩子每天放学后打开课本,给你讲讲今天学了什么。
如果孩子能讲清楚,就说明掌握的不错。
如果讲不清楚,就给他辅导一下这部分内容。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想要孩子成绩优秀,小学低年级的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习惯养好了,孩子学习起来才不费力,才更容易出成绩。
特别善于观察和研究那些能带来好成绩的好习惯和好方法。为小学家长们总结了小学阶段孩子应该养成的7大核心习惯:
提前预习、专注听讲、及时复习、高效作业、自主学习、科学记忆,以及自主阅读。
表面上看,这些学习习惯家长们早就耳熟能详了。谁不知道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呢?
但真的做起来,你就会发现这些习惯中其实藏着很多门道。
就拿预习来说,预习要做哪些事,预习多长时间合适,预习的重点是什么,不同科目的预习方法有什么不同?
一般孩子根本不了解其中的细节,都是凭着感觉随便预习一通,所以才达不到学霸的学习效果。
不怕孩子学不会,就怕孩子不知道。
你家孩子越早养成这些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越能轻松地取得好成绩,成为班里的下一位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