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尤其是南部地区,较为常见。基本上田间地头、荒郊野外、公园附近都能发现它的身影。紫花地丁可是好东西,它药食同源,既是优质的野菜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本草植物。但是你知道吗?在我国叫紫花地丁的植物,不止有它,还有一种也叫紫花地丁。它同样有着像钉子一样的地下根茎,同样开着紫色的花,为了区分这两种植物,1985年的时候它改名了,它就是甜地丁。
甜地丁,它最早记载于唐朝,在孙思邈著写的《千金方》中就有它的记载,始称之为米口袋。因其荚果中装有很多如米粒般的种子形似米袋故而得名米口袋,这种植物对于北方的很多人而言,可以说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它自带童年回忆。因为很多80、90后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都吃过它的根,吃起来味道甜甜的,可见它之所以叫甜地丁也是有原因的。
甜地丁又称紫花地丁、地丁、米布袋、萝卜地丁、痒痒草、猫耳朵草,为豆科米口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附地而生,其根圆锥状,细长,直深,犹如钉子般深入地下。它的叶奇数羽状,有点像含羞草的叶,一排排的,对生,叶子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甜地丁的花期在春季,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季节,4月份左右,它开的花是紫色的。果期则是在夏季,每年5月份左右,因为是豆科植物,所以它的果实是荚果状。里面有很多小而细的籽,呈肾形状。
在《救荒本草》中就有记载:“米布袋生田野中,苗塌地生,叶似泽漆叶而窄,其叶顺茎排生,梢头缵结三四角,中有种子,如黍粒大、微扁”,描述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讲得这种草本植物。目前这种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不过主要集中还是在北方。如山东、甘肃以及东三省,是北方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路旁或山坡荒地。
值得一提的是甜地丁也是有很多种的,其中一种全株有毛,一种是光滑无毛的。这一点大家注意下就行了,其它无区别。甜地丁和紫花地丁一样,全株是宝。可惜很多人农民朋友对它的价值不了解,很多时候都是将它当成杂草铲除了,太可惜了。甜地丁它有3大作用,农民朋友要了解。如果你的家乡还有这种植物,那么你不妨采挖些回去洗干净晒干备用。
第一、甜地丁是可以食用的
甜地丁它是可以食用的,食用的部分为它的根茎,味道微甜。小的时候就没少吃,尤其是用火烤一下,味道更佳。甜地丁除了可以烤着吃之外,它还是一种非常好的煲汤食材,事实上甜地丁的食用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著作的《救荒本草》中就有记载,当发生饥荒时,穷苦的老百姓会挖甜地丁的根来煲粥食用。
第二、甜地丁可以制茶
甜地丁除了可以当野菜食用之外,它的根还可以切片泡茶喝,有清热解毒之功。和紫花地丁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农村经验丰富的老农就喜欢采摘它的根晒干来用。
第三、甜地丁可以入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甜地丁药食同源,它既是春天优质的野菜。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本草植物,其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痈肿之功。在历代草志专著中均有它的药用记载,农民朋友了解了吗?如果你的家乡还有这种植物,那么你千万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