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庭院中栽培葫芦,是利是弊?种葫芦有哪些注意事项?

发表于2024-05-25 10:26 573 次查看 6.6评分

葫芦属于葫芦科的一种藤本植物,其栽培历史已超过数千年。

其用途极为广泛,既可作日常食物,又可用于观赏或作为容器,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重要的是,葫芦的谐音是“福禄”,恰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期望,因此广受欢迎。

因此,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中种植葫芦,而在某些地区,葫芦的种植和加工业已经成为经济支柱。

然而,想要成功种植葫芦并不容易,受限于传统观念和落后的种植技术,其生长状况通常不佳,因此迫切需要掌握葫芦的文化意义、生长习性及种植技术。

种植原因

家庭种植葫芦的原因各异,美好的寓意、实用性强、高观赏价值和营养价值是种植的主要驱动力。

美好寓意。葫芦种植过程简单,种子成活率高,产量丰富,自古以来象征着家族繁荣、福禄满门、吉祥如意和长寿。

通过种植、挂置、使用及收藏葫芦,不同的人都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激励人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实用性强。普通葫芦材料易得,加工简单,用途广泛,重要的是容量大、重量轻,便于携带,非常实用。

它可用作装酒装饭的容器,可制作成圈养宠物的笼具,甚至可以雕刻成各种乐器……可塑性很强,潜在消费市场巨大,种植的经济效益也非常高。

观赏和收藏价值。葫芦形态规整,形状优美,外皮光滑,色泽自然,观赏性高。

国内已形成成熟的葫芦收藏市场,长期使用后光泽更佳,颜色可能转为红色,甚至紫色,其观赏和收藏价值随之增高。

营养价值高。葫芦适用于多种烹饪方式,无论是炒菜还是炖汤,口感都很清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生物习性

种植葫芦的环境若符合其生长要求,能显著提高成活率,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植株生长不良,可能甚至无法存活,种植前需了解植株特性:

喜温喜湿。葫芦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理想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15℃时无法结果,低于10℃时植株生长受限,生长缓慢。

植株根系发达,水平扩展能力强,对水分需求量大,遇阴雨天气需及时排水,否则根系长时间浸水,会导致呼吸功能减弱,易发生腐烂。

喜光喜肥。光照促进葫芦进行光合作用,有助于营养物质的转化和运输,整个生长周期都需要适当的光照。

在施肥方面,葫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不同,苗期需要较少的肥料,果实膨大期需要增加肥料,尤其是氮肥和钾肥,同时适量添加磷肥。

土壤要求不严格。葫芦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土壤相对肥沃、疏松、透气,并且排水灌溉条件良好,即可正常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土壤墒情和葫芦的生长状况,进行水肥管理,以改善土壤墒情,调整田间养分状况。

种植技术了解葫芦的生物特性和偏好后,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全面准备苗木培育、移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管理工作,以保证产量和质量。

育苗管理。选择健康、无病害的葫芦种子,使用70℃的热水进行烫种,快速搅拌,待温度降至30℃后浸泡10-12小时,放在25-30℃环境中3-4天,可成功催芽。

播种前需先对苗床进行浇水,改善土墒情,将发芽的种子放入苗床,覆盖一层薄土,将育苗盘放在半阴处,10天后可见苗发出,期间需定期补充水分。

移栽管理。葫芦苗期当4片真叶长齐时,可以移到露地定植,定植选用肥沃、疏松、透气且排水良好的土壤。

播种前深翻土壤,施加基肥,播种后及时浇水以促进根系深入土壤,根据苗情适时追肥,并及时搭建支架,帮助葫芦藤蔓攀爬。

病虫害防治。葫芦生长过程中,需密切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科学精准使用药剂,常见病害包括炭疽病、白斑病和蔓枯病。

常见虫害有青虫、油虫和黄守瓜虫,需定期更换灭虫药物,并控制药液浓度,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和植株出现药害。

植株调整。及时摘除老弱病叶,能改善植株间光照,促进健康叶片的生长。

晚季葫芦果生长缓慢,成熟不足,遇到晚结葫芦时应早摘,以更有效利用养分,减少浪费。

收获管理。葫芦成熟时,表皮绒毛脱落,色泽由绿变白,壳木质化,秧部枯黄,应先拔除秧部,将葫芦倒挂几天防止倒吸问题。

去皮前需用清水浸泡30分钟,便于清洁表皮;清洁后的葫芦需再晒2-3周,待种子敲击时发出干脆声音,表示已完全干燥。

最后,庭院种植葫芦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种植仅是开始,定期进行日常管理才是关键,否则葫芦枯萎,将影响观赏和生活情绪。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