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大蒜开始返青,不要只用尿素,牢记这4点,每亩增产300斤

发表于2024-05-25 10:15 497 次查看 6.6评分

大蒜,西汉时代,通过丝绸之路由张骞带入我国,因此有了别名胡蒜,其种植已逾两千年之久。

它本身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用途极为多样,不仅可生食,亦可用于煎、炸、烹等烹饪方式,搭配性优良。

在这种多重效用的加成下,加之其价格实惠,广受各类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全民蔬菜。

近年来,随着大蒜的消费需求增加,国内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

尽管种植面积在扩大,但部分种植者仍持传统种植观念,固执地只在返青期施用尿素,种植管理粗放,效果并不理想。

草害防除

在杂草防治方面,由于大蒜苗期漫长且蒜叶细窄,不能有效遮盖地面,导致温度回升时,部分杂草迅速侵占蒜田空间。

蒜田中的杂草种类繁多,包括禾本科、阔叶草和莎草等,数量庞大,呈分批次出苗,特别是菊科和石竹科,消除难度大,难以彻底根除。

因此,在大蒜返青期,一旦田间出现杂草,应在其羽翼未丰之时,根系脆弱之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遏制杂草规模的扩张。

首先,利用中耕除草的利器。由于大蒜种植面积较小,人工除草成本较低,无需单独购买除草剂,中耕除草更为经济,效果更为显著,能快速达到除草目的。

其次,采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剂是处理蒜田杂草的有效方式,适用于大面积蒜田,应选择毒性低、残留少、安全、经济,且能广泛除杂草的药剂。

最后,除草剂的使用应规范化。药剂应进行轮换或混用,以防杂草产生抗性;应按照说明书进行保存和使用,以避免药害和挥发失效;使用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防止除草剂对健康造成危害。

分级管理

在管理上,由于田间管理、水肥管理和气候的差异,返青后的大蒜苗情不同,需根据苗情进行分级管理,以提高质量和效益。

弱苗需促壮。苗情弱的原因复杂,可能是播种时间晚或营养不足,导致植株瘦弱、生长不良、叶色淡绿,底部叶片枯黄。

为使弱苗变壮,可按亩施用30-40斤硝铵、4斤磷酸二氢钾、2斤硫酸亚铁,并视情况补充叶面肥。

旺苗也需促壮。过量使用氮肥或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苗情过旺,表现为心叶生长过快、茎细叶长,表面繁茂而实则虚弱。

为促进旺苗壮实,应结合促进和控制的原则,即喷施磷酸二氢钾并连续两次,补充磷钾元素,同时喷施1-2次烯效唑,以控制顶部生长,促进底部发育。

壮苗应保持稳定。壮苗特点是植株高度适中,叶片宽厚、光泽亮丽,呈现深绿色,返青时间早,符合返青发育特征。

这类苗不需过度管理,如遇干旱,适当浇水,并按亩施用20-30斤尿素或碳酸氢铵,以水冲施,确保幼苗生长稳定,为后期植株成长奠定基础。

温度管理

在温度管理方面,进入返青期后,温度逐渐升高,但由于气候不稳定,受北部高原南下的冷空气影响,春寒偶发。

此期间,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季节性温度变化调整温度管理措施,做好双面田间温度管理准备:

降低温度。随温度升高,植株生长恢复,应暂停秋冬季节的保温措施,清除地膜上的杂物如秸秆、麦垛及杂草等,增强地膜的透光性,促进返青。

若不及时清理保温层,温度升高会使蒜株呼吸减弱,光合作用下降,幼嫩茎叶黄化枯萎,甚至全株失去生机。

保温措施。大蒜抗寒能力较强,加之返青期植株生长恢复,遇寒潮时,只需控制温度下降幅度即可,无需过度恐慌。

遇大风天,地膜易破损,应及时封堵破损处,达到保温效果,必要时可购买防冻剂喷施,有效防止冻害。

病虫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病害和虫害是大蒜返青期的主要威胁,要想实现高产高质,关键在于掌握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

病害防治。常见威胁大蒜生长的病害包括生理性病害如各类缺素症和侵染性病害如灰霉病、蒜疫病、叶斑病、锈病及干腐病等,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

喷药前,需明确病害症状,对症喷施药剂,不能随意用药;在喷药过程中,应遵循使用规范,佩戴防护装备,确保精准用量、精准浓度和科学混配,避免药害。

虫害防治。常见威胁大蒜生长的虫害包括蒜蛆、蓟马、蚜虫、潜叶蝇及跳虫等,不同类型虫害防除方法各异,以返青期蒜蛆防治为例:

农业防治,蒜蛆喜湿怕干,利用此特点,通过撒施草木灰于蒜田,不仅能抑制害虫种群扩张,还能补充优质钾元素的农家肥,促进大蒜植株健康成长;

农药防治,喷施药剂的灭除效果最快最理想,可使用虫螨腈、噻虫嗪及噻虫胺等药剂防除,具体用药应适当调整,需把握蒜蛆成虫和孵化高峰期的最佳用药时机。

特别提醒,返青期是大蒜复壮的关键时期,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温度管理是重要的管理环节,只要能深入把握这些后期管理阶段,就能轻松增产300斤。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