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丰收,春后追肥至关重要,如何高效追肥?早好,还是晚好?

发表于2024-05-24 16:14 510 次查看 6.6评分

秋种一颗粒,夏收千担粮。随着四季轮转,小麦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周期。

如今,阵风急冷,冰冻严重,小麦进入了休眠状态,在田间安静地躺着,默默承受着寒冷的考验。

等到新年过后,冰雪融化,春光乍现,小麦才开始从黄转绿,焕发生机。

此时,小麦苗弱势小,需要通过追施肥料来增加分蘖,从而强壮苗势,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接下来,为了提升小麦春季追肥的管理效率,解决弱苗问题,使基层生产者能够科学有效地施肥,将结合实际经验,详细讲述小麦春季追肥的意义,包括三个必要步骤和四个禁忌。

追肥的意义春季对小麦来说是生长的关键阶段,返青、起身和拔节期均适合施肥。

从2月下旬到3月上旬,小麦从黄变绿,标志着返青;从3月中旬到4月初,小麦由卧倒变为直立,称为起身;从4月初到4月中旬,小麦开始拔节。

在这两个月里,小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追肥,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效果:

平衡营养。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在冬季前,小麦对氮的需求量大,导致土壤中氮的比例降低。

通过春季追施肥料,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氮元素,满足小麦在拔节和抽穗期的需求。

扶弱促壮。由于冬季前田间管理不当、水肥管理不足或病害、冻害的影响,可能造成小麦生长迟缓,出现弱苗黄苗的问题。

通过春季追肥,可以增强弱苗的生长势,使弱苗转为正常苗,使正常苗生长更加旺盛。

增加穗数。春季是小麦生长迅速的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大,如果营养供应不及时,小麦的分蘖数、穗数和粒数都会下降。

通过春季追肥,可以促进小麦分蘖,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和每穗的粒数。

追肥的三要春季追肥分为三个阶段:返青肥、起身肥和拔节肥,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随着阶段逐渐增加。以下施肥量仅供参考,返青肥、起身肥和拔节肥不是必须全施,具体施肥量需根据田块肥力情况决定。

要轻追返青肥。在返青期,小麦刚开始恢复生长,对肥料需求不大,因此追肥应轻,每亩施用10-15斤氮肥。

如果冬季降雪少,土壤墒情差,追施返青肥时还需要浇水,以帮助氮肥快速渗入土壤,达到根部发挥效用。如果土壤墒情好,则可以直接施肥。

要稳施起身肥。在起身期,小麦逐渐直立,对肥料的需求增加,追肥应稳,每亩根据15-20斤氮肥的标准补施,以稳定生长势。

起身肥施用需谨慎,过量的肥水会引起小麦贪青晚熟,如果田块基肥充足、返青肥施用较多、苗势旺盛,则可不施起身肥。

要重施拔节肥。在拔节期,小麦生长迅速,追肥应重,每亩根据30-40斤氮肥的标准进行施用,是否施用拔节肥还需根据苗情来定。

如果返青期和起身期未追肥或播种较晚,且小麦苗情转弱,则应施用拔节肥;如果前期追肥充足,小麦苗情旺盛,且田间营养可满足后期生长需求,则可适当推迟施用或不施。

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的施肥轻重缓急不是固定的,需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来调整追肥的量和次数,苗情旺盛时可适当调整追肥量或追肥次数。

追肥的四忌忌过量追肥。小麦春季追肥应追求小剂量、大效果,仅依靠经验盲目追肥,试图通过大量一次性追肥实现高产,是不正确的。盲目追肥可能导致过量,造成营养物质流失、肥料资源浪费,还可能引起肥害,出现烧苗、黄苗、死苗的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追肥需有计划、有规划,应结合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量要适当,苗势良好时可减少或不进行追肥。

忌忽视墒情追肥。在追肥前需检查田间墒情,良好的墒情条件下,施肥后肥料可被土壤吸收;墒情不佳时,需按以下步骤操作:

查看天气预报,选择相对温暖的晴天进行追肥;先撒肥后浇水,肥料随水溶解进入土壤。如果无法灌溉,可选择在有降雨预期的天气进行施肥,或在拔节期为每亩小麦喷施约80斤0.2%磷酸二氢钾,也可达到良好效果。

忌过早过晚追肥。追肥的时机并非固定,不同地区播种时间不同,不同田块的苗情不同,追肥的时间应有所不同,需根据墒情和苗情来决定追肥的时机。苗势弱、墒情差时应提前施肥,苗势好、墒情好时可适当推迟施肥或不施。

在中国的小麦种植地区,从2月中下旬到4月初都是追肥的适宜时间,返青、起身、拔节期都可施肥,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次数;从生长阶段考虑,小麦的拔节期是关键的成穗期,拔节期前后进行追肥可发挥最大效果。

忌不考虑肥力基础追肥。追肥时应考虑土壤肥力的基础,不宜偏施某类肥料。上文提到的追肥主要使用氮肥,是在已经施用了大量缓效有机肥的情况下的建议。

如果基肥中未使用有机肥,追肥时应搭配磷肥或钾肥,具体可以在返青期按每亩施用60斤磷肥、20斤钾肥的标准进行补充。

小麦施肥的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如果基肥施得好、配比适当,则可以不进行追肥。追肥的选择应以返青、起身和拔节期为最佳时机,返青和拔节期是传统的春季追肥关键时期。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