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正确使用叶面肥,才能让作物发挥出最好的促长增收效果?

发表于2024-05-24 10:50 530 次查看 6.6评分

农村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水是生命之源,肥料是成长之本”。

无论是种植任何农作物,都需要及时、充足、全面的养分供应来保证它们茁壮成长和高产。

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理施肥。

农民们在田间种植各种庄稼、蔬菜和水果,要想让它们茁壮成长、高产增收,关键在于科学施肥管理。

作物施肥的方式主要分为“一个根本”和“一个补充”。

所谓“一个根本”是指在作物种植前结合整地时施入地里的底肥,主要满足作物生长前期的氮磷钾三大基础养分需求。而“一个补充”则是指作物生长期喷施在茎叶上的叶面肥,主要满足作物生长中后期对各类中微量元素养分的需求。

底肥是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基础,而叶面肥则是促进作物增强长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核心与关键。

这两种施肥方式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无论是只使用底肥还是只依赖叶面肥,都无法种出长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庄稼。

今天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正确使用叶面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很多农民朋友只注重底肥的施用,而忽视了叶面肥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正确掌握叶面肥的施用技术,以发挥其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作用。常见问题包括叶面肥使用不当、不正确或者效果不明显。

叶面肥之所以要在作物生长后期重点施用,是因为此时作物已经进入了生长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叶面肥能够快速被作物吸收利用,能够迅速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帮助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作物生长后期适时施用叶面肥,能够更好地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

在播种或移栽定植前,只要充分施足底肥,作物在生长初期通常不会因缺少养分而生长不良。

这是因为作物在苗期根系尚未发达,且苗株矮小稀疏,对水肥需求不大。

因此,只要苗株生长正常,就无需频繁施打叶面肥。

在作物生长到开花孕穗或结果阶段时,作物需要大量养分来支持生长和开花过程。

这时是作物对水肥养分需求最高的时期,也是需要吸收各类养分的关键时期。

为了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应及时施用速效肥料增加基础养分,并通过叶面肥料补充其他养分。

如果施肥不及时或缺乏某些养分,将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结果。

因此,务必注意及时施肥,以确保作物顺利开花结果。

在作物生长的后期阶段,喷打叶面肥变得至关重要。

此时,作物对肥料养分的需求急迫且强烈,特别是对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

如果这些元素因沉淀、固定或流失而导致作物缺乏,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这个时候通过叶面肥喷洒,可以及时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使其健康生长并顺利开花结果。

等到作物出现缺乏症状再进行喷洒叶面肥就为时已晚。

作物在生长中后期需要重点喷打叶面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地下根系会逐渐老化,吸收养分的能力会减弱。

这可能导致作物在后期脱肥早衰减产。作物的地上部分需要持续的养分供应来支持穗与果的发育。

如果只依靠根部施肥,可能会导致作物吸收养分缓慢、困难,以及养分供应不足的问题。

因此,重点喷打叶面肥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作物能够有效吸收养分,提高施肥效果。

通过地上茎叶喷洒叶面肥,作物能够快速吸收养分,高效地输送到各个部位,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最终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作物生长中后期的叶面肥正确合理使用是确保作物长势生长好、产量品质高、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

如何正确且高效地利用叶面肥来提高作物产量和收益?以下是影响叶面肥效果的六个因素:

底肥是作物生长前期必不可少的养分供应,而根部追施速效肥料和根外喷打叶面肥则是作物中期顺利开花结果、后期增产提质的关键。

正确使用叶面肥可以有效促进作物生长,但如果方法不正确,即使喷洒了叶面肥,也无法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以下是正确高效使用叶面肥的一些技巧总结:

选择适合作物的叶面肥,按照使用说明正确配比稀释。

在植物叶片表面均匀喷洒叶面肥,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喷洒叶面肥,以免叶片被灼伤。

定期喷洒叶面肥,保持作物叶片的营养供应充足。

注意叶面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导致作物叶片积肥希望以上技巧能帮助大家正确使用叶面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天气条件对叶面肥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通常情况下,当阳光强烈、光照过强,空气湿度高、地面潮湿、茎叶上有露水,温度高、田间干旱、作物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快时,喷洒叶面肥的效果会变得不佳。

叶面肥喷洒到作物叶片上不仅不利于作物吸收利用,还可能导致叶面肥害,如肥料烧伤新叶和幼果。

在适宜的条件下,当天气光照较弱、水分蒸发不强烈时,例如在全阴天或者晴天的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田间空气湿度略干燥(大约在60-70%左右)时,作物叶片的气孔会全部打开,这是最佳的吸收叶面肥液的时机。

此时温度适中(一般在20-28度),作物叶片能够快速高效地吸收养分。

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应该在雨前4-6个小时喷洒叶面肥,或者等到停雨后叶片完全干燥后再进行喷洒,以确保叶面肥的效果。

叶片表面的蜡质疏水层厚度对叶面肥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叶片比较厚、叶片表面蜡质层、角质层比较厚的农作物(也包括中下部叶片活性弱的老叶),这样的作物叶片上不容易均匀粘附叶面肥液体。

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喷打叶面肥的效果就会大幅变差。为了增强叶面肥液在作物叶片上的延展性和粘附力,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在配制叶面肥液时适当加入少量的有机硅、植物精油或者少量的尿素、洗衣粉等增效助剂物质。

这样就能让肥液在叶面表面更均匀的润湿分布,从而大幅提高作物吸收肥液增补养分的能力。

一般来说,叶片薄而大,柔软且富有活力的作物叶片更容易均匀地吸收叶面肥液。

喷洒在这样的叶片上,作物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叶面肥的营养。

作物的生长状况和水肥供应情况对叶面肥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大部分农民朋友可能不了解这一点,即土壤水肥养分供应充足的农作物对叶面肥的吸收能力较弱,而土壤贫瘠、水肥供应不足的作物则对叶面肥的吸收能力更强。

因此,对于整体生长健壮的作物来说,打叶面肥效果并不明显,而对于生长发育受阻的作物来说,打叶面肥效果则会非常明显。

因此,需要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道理:有时候即使你在家中的植物长得很茂盛,多次喷洒叶面肥却看不到明显效果,这是因为植物通过根系在土壤中自行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实现了自给自足。

这并不意味着你购买的叶面肥质量不好,也不是因为你施肥的方法不正确。

叶面肥的使用效果受到喷洒位置的直接影响。

很多农民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喷施叶面肥的位置不正确,导致作物效果不佳。

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许多农民反映作物喷施叶面肥后效果不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喷施叶面肥的位置不正确。

我们常用的叶面肥包含氮、磷、钾、硫、锌、铁、铜、锰、钼、硼、钙等养分。

这些养分在喷施到作物上后被叶片吸收,但它们在作物体内的传导速度和能力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氮的移动速度最快,钙的移动速度最慢,排在后面的叶面肥元素在作物体内的移动能力也相应较差。

因此,在喷洒叶面肥时,选择移动速度较快的种类可以确保作物各个部位都能迅速吸收到养分。

对于移动能力较差的叶面肥种类,建议重点喷洒在作物的上部、顶部和外围的新嫩叶片上,以最快速度和高效方式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记得要喷洒叶片的正反两面,这样效果会更好哦。

不同种类的作物对肥料的喜好程度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叶面肥的使用效果。

不同种类的作物对同一种叶面肥的效果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喷施叶面肥时,应根据作物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肥料。

只有这样,叶面肥才能帮助作物实现更好的生长、产量和品质。

农技小背篓将氮磷钾三大基础养分的叶面肥(如尿素水、磷酸二氢钾)应用于不同蔬菜作物上。以下是几个简单的例子:

种植地下果实和茎快为主的农作物,如萝卜、大蒜、地瓜等,对磷肥和钾肥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这些蔬菜开始形成地下茎快和果实时,可以使用高含磷和钾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5天喷施1次,持续2-4次,直至采收前10天左右。这样的施肥方式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

种植大白菜、芹菜、菠菜、油菜等绿叶类作物时,由于它们的生长重点在地下茎叶,因此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

在这些蔬菜生长旺盛之前,就应该开始喷施高氮叶面肥,如尿素水、高氮水溶肥等,以促进地上茎叶的快速生长。

这样可以使作物在中期更加茂盛,后期产量和品质更高。

种植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豆荚、西葫芦、甜瓜、西瓜、草莓等果实类农作物时,它们对氮磷钾三大养分的需求较大且均衡。

因此,在作物开花前到果实采收前的时期,可以选择氮磷钾比例平衡的叶面肥进行喷施,比如少量尿素水或高氮水溶肥搭配磷酸二氢钾。

这样的施肥方式能帮助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和产量。

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施用叶面肥时需要掌握的技巧。

不要过分依赖叶面肥,而忽略了对根部土壤的施肥。

许多农民可能会认为:既然喷施叶面肥效果如此显著,那我就减少土壤施肥的次数,增加叶面肥的使用量吧!或者干脆只使用叶面肥,不再施用根部土壤肥料了!

农技小背篓提醒大家,不要过度依赖叶面肥。作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肥养分才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来源。

叶面肥只是作为补充,不能完全取代土壤根部施肥。两者互相配合才能让作物获得良好的生长和产量。愿您的作物茁壮成长,丰收满箱。

以各类作物生长发育期对氮磷钾三大基础元素养分需求量最大为例,通常需要多次喷施氮磷钾叶面肥才能满足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总量。

除了成本外,频繁喷施叶面肥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