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出苗,发红变紫,为啥?要减产吗?按照这几点做,轻松解决

发表于2024-05-23 16:58 491 次查看 6.6评分

玉米作为我国关键的农作物及饲养用粮源,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近期,我国的玉米栽培区域持续扩展,栽种过程变得更为精细和科技化,整体产出和品质展现出积极的趋势。

尽管玉米种植业迅速扩张,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不恰当的耕作技术、疾病与害虫的防控不足以及管理策略的失误。

尤其在玉米的幼苗阶段,生理性疾病如红苗和紫苗的问题格外突出,这已成为阻碍我国玉米种植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因此,为了确保玉米的高产高质,必须绕开这些障碍,深入了解红紫苗的表现、疾病成因及其防控方法,从而大幅提升产量和品质的可能性。

病害症状

苗期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出土,直至玉米开始拔节,是植株进行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幼苗会展示出特定的生长特征和时间节点,如红紫色的幼苗表现。

在玉米从出苗到三至四叶阶段,常见病害高发,尤其是红紫苗症状,这一现象可持续大约20天。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一些植株可能会逐渐恢复绿色并继续生长,然而,这些植株的生长势通常较弱。

疾病表现初期,通常从植物幼苗的茎基附近的第三片叶子的尖端开始出现红色,随后这种红色逐步扩散至整个叶片。如果病情加剧,红色可能会蔓延至下方较老的叶子以及新长出的叶片。

在没有采取适当措施的情况下,红紫色问题将难以解决,植物的茎基部也会呈现出相同的红紫色调,这将直接影响根部的健康。

健康的叶片色彩对植物至关重要,它们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并转运必需的营养物质,从而支持幼苗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当叶子转变为红紫色时,其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开始下降,这导致营养成分的转化和运输效率降低。此外,植物的茎变得细小,不再长出穗,整个植株逐渐衰弱,最终完全丧失活力。

病症原因

玉米幼苗呈现红紫色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土壤中营养元素不足、播种时间不恰当、水分和肥料处理不当以及显著的药物和虫害影响。

在植物的苗期阶段,对肥料的需求虽然不是特别大,整个生长周期中仅需约10%的肥料,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尤其是磷元素,它虽然在用量上不占主导,但对植株的早期发展至关重要,绝不能缺少。

田野中的土壤若缺乏磷元素,将不足以支撑植物的正常生长。这种营养不足导致根部生长缓慢,并使叶子由绿色转变为红紫色。

播种过早的问题。许多基层农户对玉米种植的基础知识不足,常常错误地认为提前播种可以增加产量,因此盲目地选择早播。

事实上,若种子过早撒播,在气温偏低的环境中,不仅会抑制作物生长的速度,还会影响玉米对营养的吸收效率。此外,低温还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而花青素含量则有所上升。

管理水分和肥料不恰当时,若在挑选土地时未能规避低洼地区,当持续降雨发生,排水系统未能有效运作,导致雨水在田地中积存,这将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功能。

在给植物施加肥料时,应确保肥料与根系保持一定的间隔。如果肥料过于靠近根部,会导致根系脱水严重,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根部烧伤,进一步可能引起植株出现红苗现象。

在苗木生长初期,常见杂草和害虫数量急剧增加。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未能严格遵循指导原则,进行适时和适量的除草剂喷洒,很容易导致幼苗的根系受到化学伤害。

同时,农作物遭受害虫的猖獗侵害,这些害虫攻击植物的根部,削弱了其吸水和养分的能力,导致植物的抵抗力下降,使得作物变得脆弱不堪。

通常情况下,植物苗呈现红紫色多是由于缺乏磷元素所致,然而这一现象并非没有例外。这是因为随着糖分的积累,花青素的含量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评估植物的具体状况时,需要综合考虑种植的具体环境。

然而,当叶子遭到损害时,糖分的积累过程便会遭受阻碍,导致糖分在叶子中积聚,从而使叶片呈现红紫色。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植物品种的自然特征就是其全身呈现红紫色。

防治措施

在日常的田间巡视中,一旦发现玉米苗呈现红色或紫色,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延迟处理不仅减弱了干预的效果,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科学且合理的管理策略。

选择播种的最佳时机至关重要。若过早播种玉米,幼苗可能会在低温的环境中受到压力,导致出现红紫色的幼苗现象;反之,若播种过晚,玉米植株则可能面临高温和干旱的双重挑战。

适宜的种植期通常选择在清明节前后,这时气温逐步上升,有利于幼苗在一个安全且适宜的环境中成长。此外,应覆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并提升温度,从而促进植物的健康发展。

在挑选玉米种植品种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抗逆能力的高质量品种,确保它们能够顺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避免选择地势较低的区域,并且建立完善的灌溉和排水设施。当遇到持续性降雨时,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并迅速排除农田中积累的雨水。

适当增加磷的含量。由于各个农田的土壤成分各不相同,应通过施用底肥和追肥的方式,有效增加土壤中的磷含量,保证作物能够获取足够的磷元素。

在施用基肥时,应合理施加含有12%或以上有效磷的过磷酸钙。若观察到植株出现红紫色的幼苗,此时应及时补充磷酸二氢钾,以满足植物生长对磷元素的需求。

在进行病害和虫害草害的管理时,必须精准挑选合适的药物。避免盲目模仿他人的用药习惯,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制定用药方案。这样不仅能有效控制问题的扩散,还能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进行药剂喷洒时,应依据具体环境,确保在安全限度内调节药物浓度及使用量,以防不当使用导致药物伤害,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处理玉米幼苗期红紫色苗症状时,无需过度担忧。我们应当主动实施有效策略,以充分激发玉米的高产能力,并推动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