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冬瓜冬春茬栽培,定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来看看下面

发表于2024-05-19 09:59 475 次查看 6.6评分

日光温室冬瓜冬春茬栽培(春季极早熟覆盖栽培)是日光温室冬瓜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北方近年应用较为普遍。因为我国北方地域辽阔,严冬季节不同地区的最低温度差异很大,同是日光温室,保温性能差异大,加之光照强度上的差异,一些地方的日光温室不能保证冬瓜在低温严寒期正常生长。因此,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冬瓜春季极早熟覆盖栽培成为这些地区冬瓜覆盖生产的主要方式,其栽培技术如下:

1.品种选择

为满足市场对冬 瓜的需求,适应该季冬瓜生产的特点。应选择早熟,抗病,耐低温,耐弱光的冬瓜品种。适宜的品种参见“冬瓜品种介绍”

2.育苗

(1)播前准备

①根据所选品种选择优质种子。一般每种植1亩冬瓜需种子150~250克左右。②播期的确定。确定播期的依据一是定植的时间,涉及到上茬作物腾地的时间。二是育苗棚内的给温能力,温度能随时完全满足需求的,育苗时间较短,不能完全保证的,则需时间较长,一般此期育苗苗龄30~50天。通常播期12月中、下旬。③育苗床的准备。育苗床可设在加温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之中,个别也有用阳畦,或冷床育苗。育苗床,多数为冷床育苗。也有用温床育苗。热源有电热线、有机酿热物和电炉丝加热。有的地方为保证育苗质量和出圃时间,采用温室十温床育苗或温室十冷床育苗+电热线,效果很好。值得注意的是,该季育苗正值隆冬季节,育苗土应在冬前准备好,特别是所需的腐熟有机肥,一定要在温度高的夏季堆沤腐熟。培养土中的所有的有机物质必须是腐熟的,培养土中若混有未腐熟的有机质会引起土壤虫害。苗期发生土壤虫害很难防治,严重影响幼苗的数量和质量。苗床准备必须在播种前10天完成。

④种子处理。冬瓜种子的发芽比其他种子要困难一些。一般多采用温汤浸种,即将干种子浸入55~60°C温水中约1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待水温降到30°C左右时,再浸泡12~14小时,淘洗干净后进行催芽;有条件者可用药剂消毒,减少种子带菌。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0.1%的多菌灵浸种1小时,用清水冲洗后再用清水浸种12~14小时,或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分钟。药剂消毒--般要求在浸种前进行,药剂浸种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免发生药害,浸泡所用药液温度为30°C,药液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⑤催芽。将浸种或消毒过种子用布包好,置于恒温箱或其他温暧处(炕头、切身的内衣口袋)于30~35°C下催芽,催芽过程中要常翻动种子(每天翻动1~2次),使其均匀受温,经5~7天便开始出芽,大部分种子萌发芽时便可播种。

(2)播种

播种前给苗床内事先摆好的营养钵、营养袋、纸钵或床土中灌水,水要浇透,灌水量以净水层高6~9厘米为宜。水渗下后,上覆一层(0.3 厘米)干培养土,即可播种。每营养钵(方块)内点播一粒萌发的种子。采用营养钵育苗的,播种时种子平放,芽端向下,播后立即覆盖3~5厘米厚的培养土。采用切块育苗的,用刀在床面按9~10厘米见方切成方格,在方格中央播种。播种后覆盖培养土3~5厘米,厚度要均匀。之后应覆盖地膜以保持苗床的温度和湿度,经一周左右即可出苗。当70%~80%的幼苗开始拱土时必须及时去掉地膜,以免烧苗。

(3)苗期管理

冬瓜幼苗期对温度、光照十分敏感,幼苗花芽分化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苗期的温度、光照管理;水分也是影响幼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做好温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十分重要。此期育苗和春季、秋季育苗的苗期管理略有不同,此期管理的重点,保温、降湿、增加光照,及时防治低温、高湿条件可能引起的苗期病害。

①温度管理。播种选择晴天下午进行。冬瓜种子发芽适温为30~35°C,同时要求5厘米地温达到15°C以上,一般幼苗出土前育苗床内的白天温度维持在30°C左右,使土壤保持较高的温度,加快出苗速度,最好使幼苗5~7天内出齐,否则幼苗质量会受到影响。幼苗出土后,适当通风,降低温度和湿度。一般白天温度25~28°C,夜间15~18°C。随着幼苗长大,应逐渐降低温度管理,温度白天控制22~26°C,夜间13~15°C。此后随天气的变化逐步加大通风和延长光照时间,并逐渐降低气温。在定植前7~10天进行炼苗,使之适应定植后的环境。

②光照管理。要培育壮苗,光照十分重要。为提高日照强度,应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尽快早揭、晚盖覆盖物。一般在定植前一周,除去覆盖物,使幼苗得到充足的阳光。③水肥管理。营养钵育苗,含水量和水分来源很有限,应及时补水。切块育苗,播前浇足水分后,一般正常情况下可不再浇水,主要采用覆土保墒。育苗期间一般不施肥,但若苗龄过长,则应补充营养,随灌水施肥,一般用0.5%磷酸二氢钾,过高易产生烧苗现象。冬瓜幼苗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有不同的生态表现,当苗床温度过低时,幼苗生长缓慢,叶片边缘下垂,叶色黄绿。当苗床温度适宜时,下胚轴粗短,子叶肥大,叶片宽而厚,叶色深绿,显得壮实。因此,苗期管理根据幼苗的生态变化,通过揭除覆盖物的时间、温度控制、水分控制、肥料控制等措施来调控幼苗的生长,以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3.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

①如果种植前茬为秋延后栽培,前茬作物收获结束后,立即清除残株、杂草等地表所有杂物。深翻20厘米左右,然后重新闭棚熏蒸灭菌。灭菌按温室的空间,每立方米用硫磺4克,80%的敌敌畏0.1克,锯末8克,混匀后点燃,封闭一昼夜。然后每亩施人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硫酸钾各30千克等混匀整平。②按种植要求做畦。具体做法同前述。

(2)定植

①定植密度。冬瓜的定植密度受品种、栽培方式、栽培季节的影响。日光温室架冬瓜栽培的定植密度应按品种介绍或种子包装物上的说明进行。一般密度为:早熟品种(小型冬瓜)株行距为40厘米×(60~100)厘米,中、晚熟品种(大型冬瓜)为50厘米×(60~110)厘米。此季栽培生长期较长密度应略小一些。②定植时间。当冬瓜幼苗长到3叶1心或4叶1心、日历苗龄30~50天时即可定植,一般为2月上、中旬。③定植方式。先按栽培密度确定栽植点,然后在栽植点上挖小穴,穴深8~10厘米。采用先浇水,随水裁苗的办法,也可先栽苗后浇水。定植深度以埋没土坨为宜,要求幼苗不断茎、不裂叶、不散土坨。该茬种植采用每穴--株方式。定植结束后,酌情培土以防倒苗。④有条件者定植后,可在高垄上覆地膜,一是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二是能有效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4.定植后的管理

(1)温度管理

定植后一周内,前几日要保持日光温室内高温高湿,并数日内紧闭门窗,不行放风。温度控制白天为28~32°C,夜间20°C,缓苗后(4~7天),温度逐渐降低到昼温不超过30°C,以25~28°C为好,夜温18°C左右。完全缓苗后,采用低夜温管理,早晨温度可在13~15°C,以促进雌花的分化。由于冬瓜茎、叶生长期和开花结果耐寒性最差,15°C以下开花、授粉不良,影响坐果,或坐果后果实发育缓慢。因此,在最寒冷的气温到来之前使冬瓜经受白天20~15°C,夜温12C左右的低温锻炼,以便比较安全地进入和渡过低温期。值得注意的是,在低温多雨雪天气下,温度管理切不可忽高忽低,温度变化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影响其抗寒能力。一般温度管理晴天白天23~28°C,夜温18~15°C。夜温不能过高。进入3~4月份,为了抢行情,及早拿到产量,也可采用高温管理。高温管理时,晴天白天上午30~35°C,夜温21~ 18°C。日光温室内的温度严格受到光照条件左右,上述温度管理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在生产实践中,更应根据冬瓜生长状况、天气情况、市场行情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灵活掌握,以获得理想效益。

(2)水分管理

冬瓜含水量达 总重量的90%以上,其生长发育期间对水分的需要量不仅很大,而且需要持续供给,特别是开花结果期需要更多的水分。但给水同时要考虑温室内的小环境及冬季温室排湿保温的困难。因此给水要根据经验和植株的长相、果实膨大增重和一些器官的表现来判断。中午叶片有下垂现象是水分不足的表现。一般苗期浇过缓苗水后,要及时中耕,保温保墒,促使根系向深生长,使瓜苗壮而不旺。坐瓜前尽量少浇水,避免徒长影响坐果,如果确实干旱,可结合引蔓、压蔓浇水一次。进入坐果期后,当果实重0.5~1.5千克时结合追肥浇一次水,作为“催瓜水”,促进果实发育。进入盛果期后,应保证水分稳定供给。为了避免给水造成棚内湿度过大,引起不良生长和病害的发生,用地膜覆盖栽培者,应采用膜下灌溉。浇水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当进入4~5月份,随着室外气温的迅速升高和光照强度的增强,植株大量需水,为满足冬瓜正常生长的需要,一般应逐沟灌大水,并通过放底风和顶风进行排湿。日光温室内的空气湿度管理,一般在缓苗期保持高湿(空气相对湿度90%),随后逐渐降到70%,春季随着高温的到来逐渐提高空气湿度至90%,以满足冬瓜正常生长的需要。

(3)肥料管理

冬瓜生物学产量高,生长量大,需肥总量多,除施足底肥外,需要少量多次给以补肥。追肥一般可以按下面的次、量进行:幼果坐稳之后,可在植株旁挖浅沟(5~8厘米),条施饼肥一次,用量为每亩50千克左右。幼瓜进入膨大期(幼瓜重0.5~1.5千克),要及时追“催瓜肥”,这次追肥是冬瓜高产的关键,可结合浇水追施尿素一次,用量为每亩15~20千克,之后的低温期一般15天左右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硝酸铵10~15千克。追肥时要注意,不要偏施速效氮肥,特别是高浓度的速效氮肥。否则易引起绵腐病。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