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的栽培技术,这些管理上要注意的地方,你知道多少?

发表于2024-05-18 16:41 655 次查看 6.6评分

葱的学名:Allimn fisulosuem L.;英名:Welsh onion,Green bunching onion,Spring onion,Japanesebunchingonion;别名:青葱、叶葱。葱为重要的香辛蔬菜,近年栽培面积皆稳定的维持在5 000~6 000公顷之间,以云林县最多,其次宜兰县、彰化县、嘉义县、高雄县等,各县的分布较为平均,显示葱的适应性较广。葱生长旺盛,分蘖多,有2~10枝以上,叶鞘基部并不形成鳞茎,此点与洋葱不同。叶由叶鞘与叶身形成,叶身圆简形中空,被有蜡粉。花茎中空,开花时极易与洋葱分辨开来,但在营养生长阶段,二者容易混淆。主要区别为,葱叶片断面为圆形,而洋葱叶片断面上方或内方较平。

(一)育苗

北葱与大葱均以种子播种,育成苗后定植本圃。每0.1公顷的播种量约240~300克。播种期北葱为1月-3 月,经50~60天后,苗高约10~15厘米时定植。大葱为8月一10月,经80~90天后定植。北葱宜用撒播但要均匀,大葱以条播为宜,条宽18~20厘米,等发芽后进行间拔至株距4~5厘米。选肥沃壤土作苗床,地点须选灌水方便的土地。苗床忌干旱,应作适度灌水,但定植前2周须停止灌水,以助苗株健化,有益于定植后的成活。

(二)整地和定植

叶葱采用畦宽1.3米(包括畦沟)。将基肥全面撒施,使用回转式耕耘机耕耘,然后开沟整畦(畦面宽度90~95厘米)。大葱则全面耕耘后作畦,因土壤性质而不同,例如粘质土每75厘米,砂质壤土每隔90~ 100厘米作行距,开深度15~18厘米的种植沟。叶葱采用横行栽植,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北葱育苗者每穴种1株,四季葱用分株繁殖每穴种2~3枝。大葱不分隳品种,每隔5~6厘米种1株,分蘖者每隔12厘米种1株,行距为75~90厘米,在所定的行距内掘深沟,苗置于沟底,畦幅的广狭与沟的深浅,依大葱品种、收获期及土壤而异。掘采葱苗时,将苗按大小分级栽植,以期定植后,发育整齐平均。

(三)施肥

葱为利用地上部,故须多施肥料。施肥最一般叶葱类为每0.1公顷基肥腐熟堆肥2000公斤,或腐熱鸡粪600~ 800公斤、硫酸铵30~ 35公斤、过磷酸钙40~45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追肥以尿素为主,施用3~4次,每次10~12公斤。如果能在苗种植后10天新根发生后施稀薄定植液(即营养液)则更佳,定植液配制法为硫酸铵6克,过磷酸钙12克,氧化钾2克溶于1升水,每株灌120~240 ml。

(四)杂草防治

叶葱在定植后畦面覆盖稻草,可抑制杂草的发生,并促进葱的发育及增加葱白长度。杂草防治宜在定植后和中耕后4天内畦面湿润时,每公顷以34%施得圃乳剂2.5升,稀释400倍,喷施于畦面及畦沟两边,萌前防除杂草。又定植后杂草萌芽3~6叶(10厘米以内)时.每公顷以17.5%伏寄普乳剂1.5升,稀释400倍后施用,对牛筋草、野稗及其他禾本科杂草有效。

(五)培土

培土有利于叶鞘部的软白,培土能助葱向上生长,而不能使葱肥大,所以,葱尚未达适度大小时.不可培土。过早或一次过多均有不良的影响,培土太早有碍伸长,最好在定植后至少经过1个月以上进行。培土不宜过厚,以不超过植株叶身部的分歧点为准,过多培土会抑制生长,种植后第一一个月后开始培土,分3次培土,每次施用追肥时-并进行。最后一次培土,要等到葱充分伸长肥大后才进行,大约在收获前20~25天。培土宜在早晨雨后或阴天进行,晴天炎日之下,土干而热,培土有害生育。每次培土厚度,以至最下叶基部为止(即将叶柄部完全埋没)。

(六)灌溉及排水

葱在生育中需要甚多水分,故宜适当灌溉.葱耐旱不耐湿,葱园的排水相当重要尤其高温暴雨的夏季。

(七)采收

叶葱在定植后约100~ 120天即可采收,采收后的青葱不宜久放,否则品质劣变。大葱要看生育情形,叶鞘部的软白程度和市场的供需而定,约在种植后120天才能采收。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