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棚里干活,是种福还是种祸?你知道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发表于2024-05-15 10:20 596 次查看 6.6评分

塑料大棚里干活,是种福还是种祸?一起来揭秘!

塑料大棚,这个在我们乡下地带随处可见的“透明屋顶”,听起来像是个技术活,实际上里面的工作可没那么诗情画意。

咱今天不是来唱大棚的赞歌,而是要给大家说说,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健康陷阱,特别是对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大棚里辛勤劳作的农友们。不是吓唬大家,但这些事实你得知道!

塑料大棚,听名字可能觉得就是个用塑料膜搭建的棚子,简单的很。确实,它让我们能在零下几度的寒冷天气里种出夏天的瓜果蔬菜,可以说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一大奇迹。但这技术的背后,隐藏着不少对人体有潜在害处的因素。

首先得说的是大棚内的湿度和空气流通问题。塑料大棚因为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通风往往不是很充分。你想啊一个密闭的大空间,空气哪里来的新鲜?湿气重不说,空气流通还差,这对于经常在里面工作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在潮湿环境中长期“洗桑拿”。这样的环境容易让人感到闷热不适,时间长了,关节炎、风湿等潮湿引起的病痛就找上门来。

再来聊聊农药问题。为了保证蔬菜水果的生长,防治病虫害,大棚里的农药使用是挺频繁的。这些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等,都是化学物质。在封闭的大棚内,这些化学物质容易在空气中累计,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久而久之可能对肝脏、肺部等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大棚里的温度控制得比外面高,这是为了保证作物的生长。但这种高温环境对工作在内的人来说,就意味着不断的出汗,而且因为环境封闭,汗蒸发得慢,很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长时间下去,可能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会有热射病的风险。

另外,大棚内外的温湿差非常大。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日里,大棚内可能保持在十几度,而外面可能零下几度。农民朋友们在温暖的大棚里辛苦工作一番后,一出大棚就遭受寒冷的侵袭。这种温差对人体是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频繁地经历这样的温差变化,可能会导致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面对这些健康风险,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采取一些实际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改善通风设施:加强大棚的通风,可以安装通风扇或者使用自然通风方式,尽量减少二氧化碳和农药残留的积累

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频率和量,尽可能寻找替代的生物农药或者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定期监测大棚环境: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器来定期检测大棚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确保它们处于安全范围内。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在大棚内连续工作过长时间,尤其是在使用农药后和高温天气中,应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休息时间。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在大棚内工作时,应穿戴口罩、防护眼镜、长袖衣物等,尽量减少皮肤和呼吸道直接接触农药和有害气体。

健康教育与培训:对大鹏工作者进行健康风险教育和培训,让他们了解可能的健康风险和预防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结语

虽然塑料大棚为我们提供了种植的便利和高效率,使我们能够在不适合的季节里享受到新鲜的果蔬,但它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健康风险。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风险,确保大棚内的工作环境安全,保护好那些辛勤劳作在一线的农友们的健康。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