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举手投足都是戏,喜怒哀乐皆人生

发表于2024-05-07 17:00:30 289 次查看 6.6评分

川剧,被中国新闻网评为“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洁,也有下里巴人的淳朴。”川剧的名称,始见于清末民初,当时叫川戏,后来统称川剧。有着“唱腔”、“行当”、“服饰”、“妆容”、“乐器”、“曲牌”等多种艺术特点。而“藏刀”、“吐火”、“顶油灯”、“变脸”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变脸只是川剧众多表演项目的特技之一,它采用脸谱的形象来展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变化。如今早已成为川剧的一大特点,走在大街小巷,随便问一下路人川剧有哪些(当然这么问不够专业),肯定大部分会说变脸,可见其被大众所知。

在2006年,川剧艺术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使广为人知的变脸传统艺术得以质的提高。查找各大网页,千篇一律的都是大同小异的类似介绍,当然,小叔儿也不能免俗(呵呵)。川剧变脸的手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可见真功夫的“运气”变脸。

首先来说说“抹脸”:如果需要变整张脸就将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表演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即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2022年6月3日,重庆市川剧院推出经典剧目《白蛇传》,剧中的许仙用的就是“抹脸”手法。

其次是“吹脸”:用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银粉、墨粉等,装进小盒子里,演员需要变脸时就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当然,吹脸时是必须闭眼、闭口、闭气的。

再次是“扯脸”: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变脸方法。也是目前各大舞台以及商场商演常见的手法,事前将脸谱画在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某一个顺手而又不起眼的地方(如腰带)。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又如《白蛇传》中的钵童,可以变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

扯脸的难度很大。其一是粘贴脸谱的胶剂不能太多,以免卡住,或者因粘连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其二是动作要迅捷利落,更要巧妙以能够掩饰观众目光。

最后是“运气”:顾名思义,运用气功进行变脸。据传这门技艺是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还有如传统经典剧目《问病逼宫》中的杨广拭豹眼,用以表示其凶残狠毒。

入蜀十余年,深深地被川剧变脸吸引着,当时空闲较多,资金也算可以,便也想去拜师学艺,一窥究竟,可是当深入了解后便把这个念头打消了。相传变脸这么艺术一直遵守着“传内不部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古训,每一代传巨人都“守口如瓶”。而且据悉四川省文化厅还把它规定为“二级演出机密”。

如今,有人说,川剧变脸的神秘色彩吸引了无数观众,这其中秘密绝不能捅破被外人所知。也有人说,一味保守就是故步自封,会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众说纷纭,孰对孰错却无定论。但是有一点就是,当我们看过一次后,还是没看出门道,还想再看,这就是其能够经久不衰的秘密吧。如今我们还知道,作为年轻一代的变脸艺人,正走进大街小巷,也正如火如荼的走向市场,即便是为了物质的满足却也是实打实的为川剧变脸做了传承和发展。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 网校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