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能打鸣?难道会算时间?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发表于2024-04-25 16:58 711 次查看 6.6评分

和我一样以前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每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叫醒人们的不是闹钟,而是公鸡的打鸣声。 

当有一只公鸡打鸣之后,全村的公鸡将会来一首合唱,所以有人说在老家农村公鸡要比闹钟准时。

一直以来,公鸡打鸣现象都令人们好奇不已,但对其准确原因却众说纷纭,不少人都好奇为什么公鸡每天都能准时打鸣呢?

公鸡为何能准时打鸣?

研究表明,尽管鸟类演化出了各种适应环境的特性,如飞行能力的退化,但它们仍保留着一些基本的天性,比如发达的生物钟。

这一点在鸡身上得到了体现——它们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调节自身的活动规律,科学家们曾进行了一项实验,将40只公鸡分别置于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的环境,以及24小时全暗环境中。

结果显示,第一组公鸡均能在日出前两小时即开始打鸣,而第二组则因长期处在黑暗中逐渐丧失了这一规律。

由此可以看出,公鸡打鸣主要受其内部生物钟控制,但外界的光线和声音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进一步研究揭示,鸡脑内的松果体在调节生物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个器官能够分泌褪黑素,且仅在黑暗环境下工作,当外部光线出现时,褪黑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公鸡在黎明时分不由自主地打鸣。

从进化的角度看,公鸡之所以选择在天亮之前鸣叫,与其生活习性有关,在人类开始驯养鸡之前,这些鸟类多生活在野外。

那时公鸡通过打鸣来吸引配偶,同时也可能吸引天敌的注意,为了避免成为猎物,它们选择在光线较弱的黎明时分或黄昏鸣叫。

此外,早晨时分人们还在沉睡,此时任何微小的声音都可能引起注意,于是公鸡的鸣叫声便成了许多人早晨醒来时听到的第一个声音。

虽然公鸡算是一种退化的鸟类,但它们仍然保留着许多鸟类的天性,公鸡的生物钟非常发达,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和天气条件的变化来进行鸣叫。

研究还发现,在天亮前尤其是打鸣时期,公鸡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这使得公鸡的打鸣声调变得更高,音调能拉的更长,声音也变得异常尖锐。

这种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使公鸡能够感受昼夜更替,从而获得有效休息,这对它们的生存有很大的好处。

那么公鸡为何会选择在黎明时分这一危险期进行打鸣呢?在野外生存时,公鸡的打鸣除了吸引母鸡交配,也可能引来天敌捕食。

为躲避危险,公鸡只能选择在光线微弱的黎明时分鸣叫,阳光出现后,公鸡打鸣的频率明显下降。

可以看出,尽管现今公鸡已经被人类驯化,但它们的些许野生本能还是深深刻印在基因里的。

公鸡为什么打鸣?

随着人们对公鸡鸣叫的不断研究,公鸡打鸣的理解有了更加详细的认识,公鸡打鸣含有大量信息。

其中一部分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领地和地位,在黎明之前,一些公鸡会打鸣,宣示它们的领地,这是公鸡们为了保护自己领土的行为。

一些公鸡会站在高处鸣叫,这是为了展示自己在领地中的地位,顺序越早的公鸡地位越高。

首次打鸣后,其他公鸡会相继鸣叫,这是一种排序的表现,每只公鸡都按照打鸣的顺序分配位置。

想不到吧,在我们看似毫无规律的打鸣声里面,竟然还隐藏着这样的规律。

当公鸡站在高处不停地打鸣时,意味着它察觉到了危险,这种鸣叫不仅是在警告入侵者,也是在召唤同伴一起保护家园,对外来入侵者表示敌视和警告。

此外公鸡鸣叫也是它们为了交配而发出的信号,公鸡打鸣时,体内的雄性激素充沛,特别是在凌晨和太阳未出时,这表明它们处于良好的身体状态。

通过响亮的叫声,公鸡能吸引更多的母鸡,以达到交配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只有公鸡会打鸣,有人观察发现母鸡打鸣的声音并不比公鸡小。那为什么母鸡会打鸣呢?

母鸡打鸣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母鸡偶尔发出公鸡般的鸣叫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母鸡打鸣”。

关于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生物学上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不少人认为,母鸡打鸣可能与“性反转”现象有关。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母鸡体内的左右两侧性腺发育并不同步,正常情况下,左侧主要发育成卵巢和输卵管,负责产卵,而右侧则保持未发育状态。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外界环境或激素出现变化,可能影响母鸡右侧性腺的发育,使其停止生长或不再分泌雌性激素。

这将促使左侧性腺向雄性体征转变,如发育出睾丸。于是,母鸡就会出现一些公鸡特有的生理特征,比如长出鸡冠、受光刺激时鸣叫等。这种“半雄半雌”状态导致了母鸡打鸣现象的产生。

还有观点认为,母鸡打鸣可以促进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从而加速鸡蛋的形成,此外母鸡的鸣叫还具有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

当它们在食物中发现虫子等有害生物时,会立即发出警告性鸣叫,告知同伴远离可能导致疾病的食物,而当寻找到新鲜食物或水源时,母鸡也会鸣叫以通知雏鸡来享用。

在遇到天敌或外部威胁时,母鸡会挺身而出,奋力鸣叫以吓退敌人,保护后代,因此母鸡的鸣叫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母性本能和群体内的社会沟通作用。

不过母鸡打鸣几乎少之又少,一般来说还是公鸡作为主导地位。

其实关于鸡身上还有真许多有趣的小秘密,比如说鸡的祖先有人竟然说是霸王龙,事实真是如此吗?

追溯“鸡”的起源

在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中,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家禽——鸡,竟与曾经称霸地球的霸王龙有着惊人的联系。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霸王龙的基因与鸡的基因相似度高达80%,这一惊人的数据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科学家推测,鸡很可能是霸王龙的后代,但是霸王龙身形如此的巨大,鸡却小巧玲珑,这种巨大的体型差异如何形成?

科学家们再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在远古陨石撞击地球之后,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霸王龙的体型开始逐渐缩小。

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原本已经退化的前肢逐渐演化出翅膀,帮助它们捕食高处的食物。

19世纪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尽管被称为始祖鸟,实际上这是一种恐龙,且已经发展出近乎现代鸟类翅膀的羽翼。

始祖鸟的足部爪子较其他恐龙更为细长锋利,这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在空中移动时抓住猎物或树枝。

在漫长的岁月中,为了生存,某些恐龙开始了向小型化和空中的进化之路,它们的体型逐渐减小,羽毛增多,最终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演变为我们今天熟悉的禽类。

那么为何科学家会认为鸡就是恐龙的后代呢?原因在于,鸡和恐龙在习性上的惊人相似。

例如两者都面临着蛋被偷的问题,这在白垩纪时期尤为严重,当时的霸王龙就经常遭受一种名为盗蛋龙的恐龙的困扰。

而且现代的母鸡在面对蛋被拿走时的反应,与远古霸王龙面对蛋被盗的反应极为相似,这也反映了鸡在生物学上继承了霸王龙的一些特性。

另一方面,大公鸡的好斗天性也和霸王龙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大公鸡对入侵自己领地的任何事物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这与霸王龙捍卫自己领地的行为如出一辙。

尽管现在的鸡已经无法与当年的霸王龙相提并论,但它们遍布世界的足迹和在数量上的优势显示,它们依旧是地球上的一个强大种群。

那事实的结果如何,可能还需要未来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或许在未来能够揭开鸡的祖先之谜。

总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鸡早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来源,可谁又能够想到,如此普通的一种生物,竟然会有这么多的秘密呢?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