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后的痛苦现实,印度前央行行长:印度很贫穷,需要向中国学习
在唤不醒假装沉睡的人的世界中,印度仿佛迷失在“帝国美梦”之中,对于自身的贫穷和与中国之间巨大的差距视而不见。印度前行长在心灵深处不断质问:明明身处贫困之中,却忙于自我吹嘘,这是为何?
南亚大陆迫切需要一场洗礼,暴雨将是驱赶炎热的有效手段。
近日,印度央行前行长拉古拉姆·拉詹在接受美国彭博社采访时,对莫迪政府的一系列问题表达了强烈不满。他的观点如下:
尽管印度拥有14亿人口,但超过半数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而这一年轻人群体缺乏必要的教育和技能。
印度政府习惯于炒作,让民众误以为国家已经取得了成功。
印度计划在2047年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设想,纯属无稽之谈。
虽然印度的劳动力不断增长,但由于缺乏提高劳动力技能和就业机会的措施,即使人口再多,也不会带来人口红利。
印度的文盲率令人震惊,疫情之后,只有20.5%的三年级学生能够阅读二年级课文,甚至低于一些其他国家,如越南。
莫迪政府拨出7600亿卢比(约合91亿美元)用于芯片制造的补贴,而对教育的资助仅有4760亿卢比,这种分配不合理。明智的政府应该优先关注教育,因为只有培养出合格的工程师,才能为未来的芯片制造提供支持。
印度存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地方政府想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经济的难度很大。
印度应该效仿中国,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印度拥有这样的经世之才,本应是印度人的福气,但由于不受待见、被排挤,却成为了现实中最大的悲哀。如果由拉古拉姆·拉詹来领导印度,相信印度各项事业都会取得长足进步,而不是现在这样,被困在某些人虚构的大国梦中。
首先,面对民粹主义和宗教主义,超现实理论是不会被采纳的。必须认识到,如果印度将大部分的财力和精力用于教育、医疗、基建等事关民生的领域,那么印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无敌舰队”。印度无法成为南亚的霸主,因此莫迪就无法赢得多数选票,无法实现自己的第三次连任。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莫迪政府只能积极运用舆论机器,并对那些唱衰国家或者唱多中国的异见人士进行残酷打压。只有这样,10多亿印度百姓才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才能安心地在贫穷和混乱中度过一生。
谎言重复多次后便可能成为真理,印度的民主主义者似乎害怕从他们的美梦中醒来。
有没有人注意到,在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印度网民的留言频率远高于其他国家?在许多印度网民看来,印度已经是一个超级帝国,是唯一一个成功将机器人送上月球南极的国家,印度的实力已经能够匹配他们的野心。
然而,事实却是,超过80%的印度人口每日人均消费不足2美元,国家的情况好似露天厕所,到处污水横流,令人难以忍受。印度的人均GDP仅为2000美元,甚至低于许多非洲国家,但这并不妨碍莫迪政府利用平价购买力指标将印度打造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富裕国家。
上位者所好,下位者必从之,莫迪政府欺骗世界,结果底层民众便竭尽吹捧之能事,整个国家都沉浸在浮夸、自大的氛围中。然而,要唤醒他们却是何其困难,因为谎言重复千遍后可能成为真理。当你试图告诉他们真相时,这种感觉可能比禁止他们吃洋葱还要痛苦。
莫迪政府重蹈尼赫鲁对外征伐的不归路,印度可能会遭受比1962年更严重的打击。
当前,印度国内出现了“和中国开战”的舆论,无论是军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将1962年印度兵败藏南视为终身仇恨。在极端思潮的影响下,印度可能会主动向中国发动进攻,导致两国陷入灾难性的冲突。
鉴于此,中国军队必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如果有机会,应该迅速夺取藏南,并且甚至可能直逼新德里,让印度及其人民为其傲慢付出血的代价。对于印度,中国必须选择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让印度永远不敢挑衅。
你能想象吗?一个连公共厕所都普及不到的发展中国家竟然试图挑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拉古拉姆·拉詹可能是预感到了国家的悲剧,因此提前向当局发出了警告。
然而,可惜的是,在印度,人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是被当做了废物丢在一边。这样的国家注定只能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
印度的悲剧性格早在英国殖民南亚大陆时期就已经形成。这片2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尽管印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但最多也只是让民众免于饥饿。要想达到中国的成就,或许只能等待1000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