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一句话,就想给中国扣黑锅,乌军大溃,与中国无关

发表于2024-04-24 10:54 607 次查看 6.6评分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一直在支持乌克兰,向其提供大量武器弹药,助力其在前线的作战。这种支持被视为欧洲卷入俄乌乱局的一个重要表现。

最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不排除派遣军队支援乌克兰,并提供中远程导弹和炸弹的可能性。

这番言论立刻引发了外界的热议,被视为西方对俄罗斯的一种直接挑衅,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马克龙的提议不仅令人质疑其背后的政治动机,而且在军火援助方面,欧洲的军事实力可能无法与俄罗斯匹敌。

因此,马克龙在会议上强调了欧洲对火药短缺问题的关注,而欧盟官员随后将矛头指向了中国。

据了解,目前只有两家欧洲公司在生产火药,但由于缺乏原材料,火药产量大幅下降。那么,导致原材料短缺的原因是什么呢?

欧盟内部市场官员布雷顿立即指出,是因为中国!

另外,布雷顿还表示,制造火药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棉花,这种棉花主要来自中国。然而,几个月前,来自中国的棉花供应链突然中断。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棉花并非我们日常穿着的那种,而是一种名为硝化棉的特制棉,是通过将棉花纤维素与硝酸进行化学反应制成的。

硝化棉是一种用于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材料,因其高速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应用。

许多向欧洲国家供应硝化棉的中国企业通常采用中国棉花以确保质量和供应渠道。

然而,三年前,欧盟对中国棉花实施了制裁,并引发了抵制行动。多个欧美品牌开始抵制中国棉花,同时美国、英国和欧盟等国联合发表声明,要求对中国官员实施制裁,声称存在严重侵犯人权的问题。

然而,欧盟此次制裁行动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抵制行动也缺乏基本证据,所谓的侵犯人权指控更是毫无根据。

中国棉花具有优良的质量,其生产过程严格遵循全球通行的生产标准和伦理规范。事实上,西方世界此举不过是为了打击中国经济发展,试图将中国棉花挤出国际市场,以帮助自身企业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大幅减少向西方出口棉花,导致欧洲能够获取的硝化棉数量急剧下降。

然而,如今欧洲却以此为借口声称无法继续援助乌克兰,指责中国禁止棉花出口。但实际情况表明,欧洲援助乌克兰的能力不足,无法兑现对泽连斯基承诺,与中国的行为无关。

首先,乌克兰自身的战况堪忧。由于缺乏足够的武器和弹药,加上基辅政府的战术错误,导致乌克兰军队在前线节节败退,甚至失去了阿夫杰耶夫卡等重要阵地。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继续援助乌克兰无异于往无底洞里投钱,投资的资金几乎是进了黑洞,即使是财力雄厚的美国也开始对援助乌克兰打退堂鼓,更不用说欧洲这些国家了。

此外,欧盟并非富裕的“大财主”。近两年来,俄乌冲突的影响使欧洲各国陷入多重危机,包括通货膨胀和能源短缺,导致自身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欧盟难以在维护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继续对乌克兰提供大规模援助。

此外,就援助乌克兰的问题而言,欧盟内部存在严重分歧。每个成员国都在考虑自身利益,例如匈牙利等国强烈反对提供援助。这种缺乏统一步调的情况可能导致欧盟内部无法就相关决策达成一致,进而影响援助乌克兰的效果。

总的来说,欧盟援助乌克兰的力度不足更多是由于自身原因,与中国的关系牵强。

许多人都好奇,棉花并非中国的特产,为何欧洲不向像印度、美国这样的棉花生产大国进口呢?

事实上,这些国家的棉花虽然可以用于制作棉衣等产品,但要用于制造硝化棉却相对困难。

英国国防部指出,棉花的质量对武器的弹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用次品替代中国的棉花,欧洲制造的武器很可能会质量不佳。

具体而言,适合用于制造硝化棉的是一种特殊的“棉短绒”。这种棉花在经过轧花后,棉籽上残留着短纤维,可以通过剥绒机将这些短纤维剥离出来,形成棉短绒。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棉短绒是国防、纺织、化纤等关键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也是战略物资之一。

因此,西方想要绕过中国而使用棉短绒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拥有丰富的棉短绒资源外,中国还拥有完整的硝化棉产业链,覆盖了各个领域。

法国并不是唯一一个声称没有中国棉就无法生产炮弹的国家。此前,德国曾表示德军的弹药库存告急,但要解决扩大军火生产的关键是需要中国的参与。

这说明,美西方一直叫嚣着“对华脱钩”的言论纯属天方夜谭。大量的实例表明,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贡献。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