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之后,朝鲜拒绝了与日本的会谈请求,而日本却解除了战机出口限制,这种行为显然是在挑衅;在这关键时刻,中国采取了相应的反应。朝鲜政府拒绝了同日本的接触,这向外界释放了怎样的信号?而面对日本政府解除战机出口限制的举动,中国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在朝鲜半岛局势升温的背景下,一些非直接当事方却试图在朝鲜和韩国问题上显示存在感,其中包括日本这个试图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加强本国军事实力的国家。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透露,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邀请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进行首脑会谈;然而,朝方拒绝了这一提议,理由是单纯的领导人会谈无法改善朝日关系中的不信任和僵局。
朝中社报道指出,在金与正25日的讲话中,他明确表达了朝鲜拒绝与日本接触的决心。金与正强调,尽管岸田文雄访问平壤的可能性存在,但朝鲜绝不会接受日本对其主权的肆意干涉。如果日本仅将朝日领导人会晤视为一种宣传拉票的手段,朝鲜将不会与之对话。
相反,只要日本尊重朝鲜的主权权利和安全利益,朝鲜加强自卫力量的举动不会对日本构成安全威胁。尽管朝鲜方面态度强硬,严词拒绝了日本的会谈请求,但也给了朝日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如果高层会谈能够在不带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确保会谈内容不触及“被朝绑架者问题”,不干涉半岛局势和朝鲜内政,那么朝日关系有望迎来改善。
在某种程度上,朝鲜提出的会谈条件并不出人意料。毕竟,美日韩三方同盟在半岛水域展开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给朝鲜带来了紧迫感,也让岸田政府与朝鲜站在了对立面。只有在确认日本方面真诚愿意进行会谈,并且确认岸田政府有改变历史、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勇气时,朝鲜方面才会做出回应,以避免会谈无果而终。
朝方的暗示日方应该也能理解,但是岸田政府是否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朝鲜拒绝会谈不到24小时之后,日本政府就解除了本国与英、意两国共同开发下一代战斗机向第三国出口的限制,并修改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运作指南,这意味着日本的防卫政策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
根据一些军事专家的观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本身的规定已经偏向宽松,因此日本此次的举动实际上是让相关条款“名存实亡”。未来,日本可能会进一步放宽出口国和出口装备范围的限制,这可能会给周边邻国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指出,直接允许对外出口战斗机标志着日本政府的重大调整,显示出日本正在加速突破《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限制,向军事出口大国的方向迈进。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被列入日本的出口名单,而这种追求突破性军事发展的行为可能成为地区稳定性的负面因素。
现在允许出口战斗机,未来可能会涉及出口战舰等更多杀伤性武器。对于这一举动,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表了声明,呼吁日本切实尊重周边邻国的安全关切,认真反省侵略历史,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通过实际行动获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
通过这样的发言可以看出,日本正在大幅调整其安全保障政策,逐步突破战后和平宪法的限制,试图成为一个军事大国。这一举动已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紧张。为了避免重新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政府有必要控制国内右倾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