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至1983年间,我国曾经历了30多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家同吃一锅饭,集体搞生产,但你相信吗?在当今现代化发展环境下,竟还有村庄仍保留着记公分,分口粮的制度,村民不仅吃穿不愁,且人均收入能够达到5000以上,号称我国最后的人民公社。那么,你知道这个现存的唯一公社村,在我国哪个省份吗?
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
周家庄乡是晋州市的一个下辖乡,位于河北石家庄东面,面积约为16.25平方公里,现存户籍人口约为1.4万人,东面与东卓宿镇相邻,西面紧挨晋州县城,南面与东里庄镇接壤,但是与周围村镇不同的是,周家庄乡仍实行50多年前的人民公社制度。
早在1952年,周家庄乡便成立了农村合作社,1958年,随着人民公社的盛行,周家庄乡紧随时代步伐,加入了东风公社,随后1959年改名为东卓宿公社,直到1983年才改名为周家庄乡。
虽然1983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式结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盛行,当时的周家庄乡也曾想改变这种经济形势,实行分田到户,于是便组织了一场民意投票。但令人意外的是,除了极个别住户,绝大部分村民竟然选择了,继续维持人民公社的发展模式。
于是,周家庄乡人民公社便一直维持至今,原本以为在市场经济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周家庄乡集体统一经营的发展模式,终究会在历史的洪流中被逐渐淘汰,但是周家庄乡不但将这一发展模式沿用至今,甚至还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有道路。
周家庄乡特立独行的公社制度
其实,人民公社最大的弊端,便是农户们只需要集体劳动,无论劳动多少,所获得的的物资都能够进行平均分配,这就非常容易滋生懒惰风气,但是这种弊端在周家庄乡却完全不存在,虽然周家庄乡依然实行集体经营。
但是产业发展却是按照,承包和工分制方式运行,也就是说与传统人民公社不同,在周家庄乡并不是只要劳动就能获得报酬,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贡献度进行按劳分配,记公分,劳动越多回报越多,社内还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劳动不合格将会面临被扣分的惩罚,这种奖惩激励制度,反而更激发了周家庄乡农户的积极性,在社员们上下一心,共同创建集体经济下的新晋小康社会。
如今的周家庄乡发展如何了
周家庄乡公社成立至今50多年,在周家庄十个生产队的共同创建下,村内已建有包括鸭梨、苗木、红地球葡萄、优质小麦在内的四个农业生产基地,生产规模高达近两万亩,并且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观光旅游和特色采摘园项目,每年接待游客数量高达100多万人次, 旅游收入就高达4000万以上。
除此之外,周家庄乡还建有石家庄区内,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2017年,周家庄乡牛奶年销售额高达1400万元,在工业方面,周家庄乡也下足了功夫,在周家庄乡里,建有包括阀门加工、彩色胶印等,41家特色企业,村民每月平均收入高达5000以上。
早在2011年,财政收入便达到了2120万元,并且,周家庄乡不仅中小学上学免费,用水免费,村里的文化宫、影剧院、图书室等,皆对村民免费开放,村民集体住在村里统一规划分配的二层住宅,真正实现了家家户户住别墅。此外,除却日常生活免费福利之外,每人年底尚有结余之后的分红,当地人还享有各种津贴,退休养老、生活补助等福利政策多种多样,生活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整个周家庄,无论是便民设施,还是人民生活都井然有序,俨然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环境下,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民公社,这也充分说明,在迎合经济主流发展的同时,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尤为重要,周家庄便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