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洲主要货币包括日元在内的贬值浪潮引人注目,看似无端的波动背后,其实是深谋远虑的操作。究竟背后的推手是谁?他们的目的何在?
有观点指出,无论策略多么迂回复杂,美国的最终目标可能直指我们。那么,美国接下来可能采取什么措施?我们将会面对怎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不可否认,作为全球金融领域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这方面的操作显得十分高明。
将最近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他们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策略之精巧,手段之猛烈,令人赞叹。
一切似乎都从美联储在3月20日的议息会议开始。
从那时起,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言论明显变得频繁,仅仅在20多天内,他就四次强调不会降息,每次的语气比上一次都更为坚定。
他首次表态是在3月21日的议息会议后;第二次是在3月29日参加旧金山的一个活动时;第三次则是在4月3日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演讲中;第四次是在4月17日的一个经济论坛上。
4月5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数据,3月非农就业人数激增30.3万,是自去年5月以来的最大增幅。
到了4月10日,美国又一次发布数据,3月的CPI年增率达到3.5%,为202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切迅速朝着取消今年降息计划的方向发展。
美国人开始行动,4月2日那周,大批美元空头在日本集结,准备发动攻击。
当时美元杠杆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日元空头净额急剧增加至148388份,是自2007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4月4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访问中国,进行最后的努力,可能也是最后的通牒。
4月10日那一周,他们开始大规模做空日元,在短短几天内,至4月16日,日元跌破了154的关键水平,日本国债和股市同样遭受重挫。
当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好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缺席国内,一切似乎都配合得无懈可击。
随后到了4月17日,韩元、越南盾、印尼盾、印度卢比等亚洲主要货币均纷纷大跌。
同一时间,美元大空头对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起试探性进攻,我们迅速提高隔夜拆借利率至6.3%,使得空头们败北而归。
同样在4月10日,惠誉降低了我们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许多人对此一头雾水,甚至有观点认为我们确实存在债务问题,惠誉这么做似乎合理。
但惠誉很快证明他们是有准备的。到了4月17日,他们再次降低六家国有银行的评级展望至负面,同时下调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评级至负面。
无需多言,他们显然是针对我们核心的金融体系。
至此,美国人的意图显而易见。
面对美元的激进加息,汇率是各国防线的第一道屏障。
美国通过打破其他国家的汇率防线收割全球财富,其核心目的是先破坏其他国家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再到不动产,最后是实业资产等。
过去两年,亚洲主要货币,包括日元,共同维持了汇率的稳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加息以免伤害经济,也未出现类似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崩盘。
其中,人民币和日元起到了关键作用。
人民币和日元没有跟随美元加息,客观上导致了较便宜的货币和美元外汇流向这两个大国以及周边的亚洲国家,因此尽管这一轮美元加息中亚洲也面临流动性短缺,但并未达到崩盘的地步。
去年,许多人已经预测,双方都在坚持,看谁先不支撑而倒下。
到了今年4月,看来是美国先显得支撑不住,他们发起了极其冒险的最后一战!
这一战,美国人有三个重要的目标,都是为了强行续命给美元。
第一,收割亚洲的财富以缓解美国自身的危机;第二,提高美元指数,为未来可能的降息创造条件,避免降息时的崩溃风险;第三,通过强硬手段迫使我们屈服。
只要我们愿意配合,共同拯救美元,甚至帮助重置美元体系,美元就可能如1970年代那样获得新生。
在1970年代,美国通过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收割日本房地产和芯片产业,并与发达国家盟友签订广场协议,从而重建以美元和美债为核心的新美元体系,延续了美元的生命50年。
这次,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要重建美元体系,仅有发达国家盟友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我们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