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在2006年之前,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后来变成了八大行星,少了一个行星。而少了这个行星就是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
冥王星是太阳系边缘的一颗矮行星,不管是质量还是体积都是非常小的,质量仅为月球的六分之一,体积是月球的三分之一。作为太阳系边缘的一个天体,它的表面跟内星系的行星自然有很大的不同,那么站在冥王星上,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
冥王星是克莱德·汤博在1930年发现,当时将它视为第九大行星。从冥王星的名字上我们就感受到了一种阴冷的气息,它的外文名为Pluto,在希腊神话中译为“地狱之神”。
科学家之所以如此定义这个太阳系边缘的矮行星,就是认为它在太阳系所处的位置,表面环境应该如地狱一样恶劣。那么真实的冥王星表面是什么情景呢?
冥王星是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的一个天体,由于距离太阳比较遥远,太阳光到达这里都需要五个多小时,而太阳光到达地球则仅仅需要8分钟。通过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冥王星能够接收到的太阳能量是非常少的,这里必然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在科学家发现冥王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冥王星表面的场景根本不了解,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推理猜测。直到2015年,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才让我们对冥王星有了初步全面的了解。
新视野号探测器拍摄了不少的冥王星照片传回了地球,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个地狱般的冥王星表面。正如曾经科学家所猜测的那样,冥王星由于接收到的太阳光比较少,它的表面的确是一个冰冻的世界,表面温度低到零下220摄氏度,夜晚到来之后更是低到零下253摄氏度。如此低的温度,让冥王星大气层也不断固结,以雪花的形式降落至表面。
虽然冥王星看上去非常小,质量和体积也远远比不上月球,但是它却拥有一个丰富的大气层,由甲烷、一氧化碳、氮气、氦、氖组成,其中氮气占到了90%以上。或许不少人会说,冥王星的温度如此之低,即使有大气层的存在,应该也全部液化降落到了表面。
在新视野号没有到达冥王星之前,不少的科学家也认为冥王星不会有大气层的存在,可是探测器的真实探测结果却与人们的猜测不同,冥王星仍然有稀薄的大气层,它的表面由98%以上的氮冰、微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
表面的这些冰冻物质基本都是来源于大气层的液化,我们站在冥王星表面,看到的是一望远际的冰冻世界,没有任何生机的存在。那么冥王星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吗?尽管冥王星距离太阳遥远,接收到的阳光较少,可是冥王星并不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站在冥王星表面,仍然可以看到太阳像一个星星一样挂在天空,照亮表面。
由于冥王星的大气非常稀薄,我们站在表面能够更好地看到真实的宇宙颜色,一个黑暗色调的大背景下点缀着一些微弱的星星,其中最亮的那颗是太阳。
了解完冥王星的一些信息之后,不少的朋友会说,怪不得科学家要将它踢出行星之列,这个天体也太小了,还没有月球大,如何能够冠以行星之名?事实上,冥王星曾经被冠以行星之名,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它虽然小,但是它的轨道是绕着太阳转,而且还有5颗卫星。
如果不是在2006年,科学家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冥王星是不会被踢出行星之列的,它虽然没有月球大,也没有很多的小行星大,但是它的身份却无比高贵,不仅围绕着太阳转,而且还有5颗卫星。你没有听错,就是如此小的冥王星却有5颗卫星,这一点地球也比不了。
冥王星是最大的柯伊伯带天体,而柯伊伯是环绕太阳系的一个边缘天体盘,那里存在着数不尽的各种小天体,我们探测太阳系边缘的秘密,就需要探索柯伊伯带,而柯伊伯带或许也是人类真正了解太阳系边缘的一个重要线索。
根据现有的探索研究认为,太阳系边缘于50亿年前的一个星云,早期的太阳系是非常混乱的,行星数量也比现在多得多,后来通过不断的碰撞只留下了八个。星系的形成,行星的形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一直是科学家想要搞明白的事情。
搞明白了星系的形成,行星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时间不会倒退,我们无法穿梭时空回到50亿年前就看太阳系的形成过程,那么站在现在的时空,我们要如何去探索太阳系早期的秘密?其实还是有方法的。
科学家了解地球的历史,了解生命进化演化的历史,可以通过探索地质结构,探索各种生命化石,它们蕴含着我们想要了解的一些信息。同样的道理,太阳系的历史也同样隐藏在一些天体之中,这些天体基本都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
由于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边缘区域,这里受到太阳的影响非常小,所以很多的小天体能够一直保持原有的成分,几十亿年而不变。通过探索研究这些原始小天体,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历史,了解行星演化的奥秘。
冥王星无疑是柯伊伯带来的一个重要代表,在它的表面,天体内部结构中,或许有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正是如此,冥王星尽管被剥夺了行星的身份,但是科学家对它的重视却没有减少,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会有更先进的探测器登上冥王星表面,近距离去观测它,揭开冥王星背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