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600亿元的资金注入后,万达集团成功避免了危机,使王健林再次站在了房地产行业的幸运顶峰。
面对财务困境的万达集团迎来了救星。3月30日,太盟投资集团、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投资公司、中信资本以及ARES(阿瑞斯)集体投入600亿元人民币,获得了大连新达盟60%的股权,而大连万达商管集团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40%。
大连新达盟是珠海万达商管的控股公司,后者负责管理着496个万达商业广场,这些是万达集团的核心资产。
尽管万达仍是最大的单一股东,但王健林已经不再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换句话说,王健林在万达的决策不再是唯一的声音,资本方有权随时对他的决策表示反对。然而,这至少解决了王健林面临的对赌危机,避免了失去万达的风险。
许多人赞叹王健林广泛的人脉关系,在如此环境下能够吸引到600亿投资,而其他房地产企业能够吸引到100亿已经算是不错了。
但实际上,对王健林来说,这是一个“含泪卖肉”的过程,以600亿的价格出售60%的股份,相当于每个万达广场仅值2亿,这对资本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宜。
除了中信资本之外,这次的五个资本方均为外资,包括两个来自中东的财团。这也意味着,未来街头看到的万达广场将属于外资企业。
万达为何能够屡次从困境中脱险,不仅仅是因为王健林广泛的人脉。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王健林的决断力和他的远见。
2017年的债务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典型案例。王健林通过果断出售文旅项目、酒店、百货及海外资产,迅速消除了万达2000亿的债务,成功地解决了危机。据说面对富力集团的临时压价,王健林也是咬紧牙关,坚持过去,生存是唯一目标。
细看近年来的情况,万科一直在进行瘦身,万达的网科集团已经不复存在,飞凡电商这一曾由万达主导的电商平台经历了多次CEO更换,最终以失败告终。万达的金融业务虽然还在,但似乎已边缘化。
万达文旅的项目也基本出售完毕,文旅项目所剩无几。为了筹集资金,去年万达彻底卖出了万达电影,这是万达的现金流业务。自2023年以来,万达已经累计出售了14座万达广场。
目前,万达集团主要保留了万达商管、万达体育、万达地产、宝贝王业务以及其他一些万达茂、万达城、万达小镇等项目。
面对生存和财富的选择,王健林选择了生存。不像许家印,由于不满低报价而不愿出售恒大资产,最终导致债务危机爆发,难以挽回。
所有地产业界的大亨都应向王健林学习,只要保留下来生存的基础,就无需担心未来。出身军人的王健林表现出了毫不犹豫、果断行动的特质。
再论王健林的远见,这次万达能够吸引到资本方的兴趣,完全得益于王健林多年前的一个决策,那就是剥离地产业务。
在王健林看来,地产业是一个高资金消耗的行业,需要不断地借款,而与之相反的商业广场则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无需依赖他人。
如果万达的核心业务仍然是住宅地产,那么它就会像万科、碧桂园等房企一样,难以获得大规模融资。不得不说,王健林的眼光非常独到,与李嘉诚当年退出内地地产的决定相似。
在当前的头部民营房企中,除了万科、龙湖未曾暴雷外,最终能够生存下来的还不得而知,但王健林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位。
然而,今天的万达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万达,王健林的身价也急剧下降,在2024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王健林的身价仅剩300亿。王健林变得异常低调,已经很久没有公开露面,连万达的年会都不再举办。这次600亿的签约仪式,他也没有出现。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曾经无限风光的地产巨头们,都在逐一退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