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6大银行年报泄密!房贷数据不妙,房地产泡沫仍然很大?

发表于2024-04-19 14:12 567 次查看 6.6评分

自2023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谜团,让全国民众都在寻求其中的真相。近期,六大国有银行的年度报告揭示了房地产行业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

在过去两年间,关于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分为两极:一些人认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部分区域市场甚至异常热络,而另一些人则质疑这些数据的来源,甚至斥责这些数据造假。

当前的楼市形势摆在眼前,过分乐观是不可取的,但是极度悲观,甚至对任何数据都持怀疑态度,包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种态度更是不可取。

换言之,不应过度吹捧或贬低房地产市场,我们一直强调应保持客观的态度。

那么,要如何才能清晰地认识到真相呢?有观点认为,不论房地产市场的好坏,房贷数据总是能反映出一些真实情况。

近期,国内主要银行相继公布了2023年的年报,其中包括了一些关键的房地产数据,这些数据可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情况。

鉴于信用的原因,中国的大多数房贷都由国有六大银行提供,因为普通民众更倾向于信赖这些大银行。

因此,我们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这六大银行,关于房地产的数据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首先,对公贷款部分,主要是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

截至上一年底,六大银行的贷款总额首次突破了100万亿元,达到了108.63万亿元,当年的新增贷款约为12.4万亿元。

六大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总增量约为2535亿元,较前一年的增量(3282亿元)减少了大约747亿元,下降幅度约为22.8%,几乎达到了四分之一。

贷款的增长速度虽有所下降,但总量仍在增长,这表明实际上开发商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并未如某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在扩张。因为去年银行在保证房屋交付方面提供了不小的支持力度。

但同时,开发商普遍采取了自保措施,难以加速还款减少贷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贷款是双方选择的结果,因此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了开发商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减少贷款意愿。

其次,个人住房贷款方面,继去年上半年减少了1738亿元之后,下半年的按揭业务收缩趋势持续,全年总减少量为5569亿元。

根据年报数据,截至去年底,六大银行的房贷余额约为25.81万亿元,比上年的26.37万亿元减少了大约2%。

这准确反映了民众购房意愿的下降和市场总需求的萎缩,尽管幅度较小。

同时,这也可能受到不少人提前还款的影响。具体还款量目前尚未有详细数据。

第三,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不良率在上升,风险加剧。

去年,六大银行的对公贷款不良率上升至约5.24%;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从4.4%上升至约4.7%。

然而,在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方面,不同银行之间存在差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不良率有所下降,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不良率则有所上升。

这表明,去年银行在控制房地产开发商风险方面作出了努力,但受到保交楼影响。

将这三个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简单总结为:开发商贷款增速大幅下降,但总额仍在增加;个人住房贷款持续减少;房地产整体不良率缓慢上升。

因此,总体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和风险正在快速减少,相对于金融总体规模来说,影响并不大,总体上可控。

近日,央行行长表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在2024年仍需持续努力去除泡沫和库存,防范金融风险,以确保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加大风险。

从这个角度出发,2024年房地产市场应以健康稳定和风险防范为主调。

这也证实了我们最近一直在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2024年楼市将不再出现大起大落,二手房将成为市场的主力,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将保持持续稳定的趋势。

希望在2024年的进一步努力之后,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加乐观的局面。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