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黄金,烂尾楼,还有曾盛行一时的网络金融,谁兜底?

发表于2024-04-19 13:24 561 次查看 6.6评分

金价飙升,引发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事件,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民众寄存的金子竟然不翼而飞!原因何在?原来是中国黄金的一家门店突然关闭了!最新从新华社得到的权威报道称,新华调查|追踪“失踪金子”事件:如何确保投资安全?报道揭示了金子失踪背后的隐情。

事件已经广为人知,绝非空穴来风。近期,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国黄金富力广场店突然宣布关闭,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家店铺是中国黄金的一个加盟店,不少顾客在此长期进行黄金托管业务,店铺关闭导致他们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幸运的是,情况有了积极的转变,4月1日,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中金珠宝)正式作出回应,承诺将优先对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赔偿,并强化对加盟业务的门槛要求与监督管理。

“金子失踪”事件暴露了行业内部的哪些混乱现象?投资黄金应如何避免陷阱?似乎这一幕我们曾经见过。公众之所以愿意将金子托管于此,显然是出于对中国黄金集团背书的信任。这与我们将辛苦赚得的钱存入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这样的大型银行一样,背后有国家的支持和法律的保护,理论上是安全的。

然而,即便是这样理论上的安全,问题仍然可能发生。中国黄金旗下加盟店铺的关闭正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位姓王的市民表示,她在2016年于该店购买了价值23万元的实物黄金,并享受了黄金托管服务,每400克黄金可以每年获得10克的“寄存利息”。今年2月,当她想要续存黄金时,却发现店铺已关门大吉。虽然这起事件影响范围有限,且中国黄金已经承认了加盟关系,并答应对受影响消费者进行先行赔偿。

但不先行垫付的呢?这种情况有没有?我的理解中,还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烂尾楼,一种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金融。

单从烂尾楼的问题来看,关键在于预售制度,类似于中国黄金旗下富力广场店的这种“加盟”模式,房屋预售,实际上也应该得到国家和银行的支持。当房地产商开始预售时,“加盟”关系便建立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政府已经收取了土地费用,还有银行的参与,提供贷款服务。根据我们简单的理解,政府应当保证房地产商按时交房,银行才会放款。在这个模式下,国家、银行和购房者应当是一个整体。

但现实并非总是这样,长期以来,烂尾楼的出现让许多购房者既拿不到房子,还要继续还贷。特别是银行,似乎总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论旱涝,他们可以没收房产,甚至将购房者列入“黑名单”,这些都似乎是针对受害者的措施,而房地产商则逍遥法外,或者不顾一切。

这种情况绝不能容忍,我们希望中国黄金能有所担当,必须保底,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保持国家的信誉。从根本上看,预售制度是政府、房地产商及银行联合盈利的一种模式,政府获得土地费,房地产商获得差价,银行获得贷款利息。

从房地产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角度来看,我们长期依赖土地财政,许多中国富豪便是从房地产业起家,银行从中获利颇丰,这表明这三方都是此模式的受益者。

对于购房者而言,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首先,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尽管房价高昂,但因为是自住,所以并非受益方,反而当出现改善需求或家庭刚需时,需要增加更多支出,因此,房价上涨并非好事;其次,对于炒房者而言,他们从房价上涨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也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一股力量;还有一种情况较为罕见,即军队等特殊单位的建房项目,虽然签订了合同并收取了资金,用这些资金建造了房屋,但由于内部腐败或政策变化,10多年来一直无法交付房屋。这实际上也是国家房屋预售制度在特殊单位中的延续,应同样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不应存在任何特权。

因此,参照中国黄金“对受影响消费者进行先行赔偿”的负责制度,烂尾楼的相关方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属于同一个国家,绝对不能容忍客观上存在坑害购房者的行为。这在法律上是不应被允许的,在道德上是极其低劣的,在国际上也是损害国家信誉的行径。

观察到,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再详述。

总结一句话:正义之网恢恢,罪恶无处遁形,在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和军队领导下,我们都应向中国黄金学习,走一条符合社会良序和道德规范的道路,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