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美国的行动让世界动荡不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个曾主导全球化进程的国家如今已成为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一些人可能会反对,称这是在诋毁美国。然而,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确实令人深思,揭示了这个超级大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让我们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揭示了美国的困境有多严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西兰贸易部长麦克莱将于本月中旬访问中国,旨在就经济合作和贸易展开全面讨论。
麦克莱表示,将探讨如何促进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合作和贸易流动,以支持就业创造、经济多元发展,并提升企业回报。
此前,新西兰外交部长曾表示,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计划首次以总理身份访问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8年,新西兰就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并于2017年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
另外,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去年11月访华,这是他担任总理以来首次访问中国。
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澳双边货物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远超中俄双边贸易额。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作为美国最核心的盟友之一,这种动向令人担忧。而加拿大和英国的态度也越来越软化。
2023年,加拿大实际GDP增长了1.5%,英国仅增长了0.1%,这显示了这两个国家跟随美国的困境。
美国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盟友间的关系转变,更重要的是其霸权地位的动摇。五眼联盟成员国已经看清了这一点,其他国家又怎么可能视而不见呢?
要理解美国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探究这种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全球经济新秩序,推动了全球化繁荣时代的到来。
在此过程中,美国在全球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世界警察,美国维护了几十年的相对和平,促进了世界的重建与经济恢复。
其次,通过“马歇尔计划”,美国重建了欧洲和东亚国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经济增长。
第三,美国在科技进步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制造业的外迁也促进了其他地区的兴起。
最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全球一体化和贸易提供了支持。
然而,尽管美国做出了这些贡献,但其行为也受到了批评。近年来,美国的逆全球化行为和霸权主义立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不满和反对。
美国不仅成为了地区动荡的制造者,还通过使用美元和制裁等手段,给全球带来了破坏性后果。
欧洲和中东地区尤其受到影响,这些地区不仅经历了战争和冲突,还成为了能源危机和美元危机的根源。
二战以来美国的欧洲马歇尔计划和中东安全保障计划所积累的信任已经消耗殆尽,导致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离心现象加剧。
如今,美国面临着其在全球战略重点地区的失控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霸权地位还能持续多久?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